第二章
没有出去疯,没被太阳晒到,也没有在灶边烧火,乖乖在家里呆上了一整天的沈元嘉到了晚上的夜半时分还是发起了高烧。
虽然是发高烧,但是她自己并没有多难受的感觉,也不知道是烧迷糊了还是怎么样,半迷糊半醒间,听到了她爷拿着座机电话的话筒冲电话另一边的人发火。
沈元嘉的第一反应是爷爷威武,骂得好!
然后就又迷糊了。
2005年的南方内陆小乡村,连固定电话都是稀罕事,更别说什么配套建设了,连着沈元嘉他们村在内的附近几十个小村庄并属于长水镇,镇上也没有什么一甲二甲三甲医院,只有一个寒碜破败的中心卫生院,并上镇上的私人赤脚大夫一名。
折腾了半夜,又是喂药,又是物理降温,就在沈爷爷沈奶奶着急得不行,准备着把邻居叫醒,帮忙把沈元嘉送去镇上卫生院时,折腾了半天也没见退下来的高烧突然就退下来了。
老两口长松了一口气,再一看外边,天边已经露了鱼肚白,耳边隐隐传来村头东边公鸡喔喔的鸣叫。
夏天的晓色是带着天光通透的灰,霜露也清透不伤人,农人可以趁着天早下地,沈爷爷到院子里洗了一把脸,就看到村东头的老章头用牛拉着板车往地里走,板车上放了台农用脱谷机,还叠着一摞蛇皮袋。
沈家爷爷跟着打了声招呼,问:“准备今天割呀?”
“哎,这几天天好,也不争那一两天了,赶紧收了,人还省事点,你今天割不割?你家可有三亩地!”
沈爷爷不是不心动的,虽然说稻子没到完全成熟,多在地里长一天,穗子就更饱满些,但是这天气实在是人力不可预知,这要是一场雨下来,那就真的是没地方哭去,真不如早点入仓早点心安。
但是想到沈元嘉连发了两天高烧,沈爷爷还是说:“看看下午吧,上午要去趟卫生院。”
村里人情浓,听沈爷爷这么一说,老章头关心了一句。
沈爷爷摆摆手,“没事,小孩子有点发烧,送去看看。你忙,你忙,不耽搁你了。”
长水镇说是镇上,但其实还没沈元嘉她们村一半大,主体的五条街巷半个小时就逛完了。想着沈元嘉连着糟了两天高烧的罪,沈奶奶在中街的小市场给她买了一袋豆花,还有两个肉包子,但没让她吃,先把人领到了卫生院。
卫生院在镇上的几乎最西边,一共就两栋大楼,后面的是住院楼,前面的是门诊楼,刷的大白墙已经泛黄脱落,背光的墙角处长了青苔,有爬山虎攀上了西边的外墙,红十字标志的灯光在夜里只会显示出一半,空气里是说不出来是药剂的味道还是消毒是的味道,或者是别的什么的味道,总之并不是让人愉快的味道,无论是白天里看着,还是夜里看着,总有觉得衰败沉暮。
儿科门诊在二楼,听说发了两天的高烧,医生开了个抽血化验的单子,沈元嘉登时就苦了脸。
抽血的护士穿着粉色的护士服,看着不过二十多岁的样子,少见的年轻,沈元嘉很想自己掐着自己的小手指给她们扎血,但是奈何人小位卑,怕她挣扎,沈奶奶几乎是把她的四肢都给禁锢住了,主打就是动弹不得。
化验的结果没那么快能出来,祖孙三人一开始在大厅等,然后沈奶奶想着难得来一趟镇上,要去买点东西,就剩下沈爷爷跟沈元嘉。
等沈元嘉喝完豆花,又吃掉一个肉包子,医生那边终于有动静了,爷孙两一起进了医生的办公室,化验单只有一小张,摆在医生前面的桌上。
沈爷爷伸长了脖子瞅,也只看懂了沈元嘉这三个字。
医生看了好几回化验单,忍不住皱了眉头,问:“烧了两天,除了发高烧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吗?呕吐、拉肚子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疼有吗?”
沈元嘉跟沈爷爷一起摇头。
医生的眉头于是皱得更厉害了,化验的结果都是正常,舌苔、口咽部甚至眼白都没有明显异常。
想了想最后只给开了退烧药备用。
沈爷爷不放心,问医生是什么问题,怎么连发了两天高烧,医生想了下:“可能是生长热,这种没什么办法,及时帮她降温就好,退烧药最好也不要用,物理降温,给她擦擦身之类的,家里有体温计吗?下次发烧用体温计量量,超过三十八度五就送来医院这边。”
沈爷爷边听边点头,听医生说没什么毛病,心里虽然有疑问,但还是略松了一口气。
从镇上回来的时间还算早,有了老章头带头,村子里割稻子的人家也多了起来,沈元嘉他们回来的时候,晒谷场上已经铺开了不少晾晒的稻谷。
晌午的太阳毒辣,几个跟沈元嘉差不多大小的小孩坐在废弃的旧粮仓下面,趁着那一点阴凉处玩抛石子,时不时往晒谷场上看一下,有没有鸟雀或是村里养的鸡鸭过来偷吃。
新收下来的稻谷带着水分,颜色是暗沉的灰黄,晾晒一阵翻动后可以看见地上暗沉的水迹。
几只麻雀安静又迅速地落在了一摊稻谷里,然后,埋头开吃。
一个不慎,在最后一关没能成功兜住四颗石头的林淑慧把位子让出来,抬头往晒谷场的方向看了一眼,正好看到那几只麻雀落下的样子,连忙推了一把正在抛石子的方笑萍。
然而,晚了。
比林淑慧更快的是给孙女送饭的方奶奶。
“鸟都吃谷了,死妹崽!”
方奶奶几乎是一边说,一边拿起脚边不知道谁家的竹扫把就开始赶鸟。
蹭到好几口大餐的麻雀没等方奶奶的扫把落到身上就扑棱棱,喳喳叫着飞走了,就算不懂鸟语,也能从它们的从容的姿态跟叫声中听出不少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