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府衙的朱厚照,明知这粮仓在这般的大火下肯定已经无法保住,可是在朱厚照的心中,终究还是抱了一些希望,粮仓着火又不能同时着火,总会救下一些的。 坐在府衙的朱厚照,想起之前在外面所听到的关于劫匪的口供,等待着有些焦急的他,干脆让士卒将绛县的帐册和凭证全部拿来,一个人在大堂上开始仔细的翻阅起来。 一切果然真如之前的劫匪所言,最近这几日府衙所处理的公事,全部都是变更地契的内容,朱厚照将这些变更后的地契分名列类,一一记载,全部统计完成后,交代士卒直接按着所统计出来的人名,前去抓捕。 至于这里的知县县丞等人,朱厚照听说是去粮仓救火了,他们不作为一事朱厚照也就先暂且放下,等待火情扑灭之后再说。 而得到朱厚照命令的这些士卒,有了这些人名,再加上能在这时节为非作歹的也并非小户,走出府衙的士卒,稍一打听,就探听到了这些商户的全部住所。 接下来就是西苑士卒大展神威的时刻,闯进那些为非作歹的商户家中后,不由分说,直接就是控制在了当场,有反抗的家丁,直接就是一军刺刺过去,几人见红倒下后,所有的家丁顿时全部老实了下来,吓得跪在了地上,而士卒们将所有的家眷全部集中关押后,清点财物,直接没收充公。 至于一些一时拿不走的,比如粮食等物,则暂且派人先看守着,等待之后运走。 这些商户们哪见识过这种场面,无凭无据,甚至一点缘由都不讲,直接抄家,一些商人还仗着自己在京中或者山西府的关系,说出自己身后的大人物姓名,以求得到照顾或者赦免。 可是在太子殿下统领的这些西苑士卒面前,管你是谁,只要你不是皇上的亲戚,一切后台都是直接一枪托怼过去,根本没有半点情面可讲。 商户们看到这般胆大妄为的士卒,越发对他们身后的长官更加的胆颤心惊起来。 于是,原本还远离灾情之外的众商户们,纷纷因为那一张张地契而遭了劫难,可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 总有那么一些理智之辈,虽然置换了地契,可是却控制住了出卖地契的百姓,根本没有着急去府衙办理手续,这帮小心行事的商人,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时的小心之举,而免遭抄家之祸。 于是,整个绛县县城中,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早上还在大肆贩卖着高价粮食的商人,突然被捆绑着走上了街头,灰墙土脸的面容和那胆颤心惊的表情,已经向这些还在路边等待救济的百姓说明了一切。 难道刚才进城的那群人是朝廷派来的吗? 他们是来救济我们的吗? …… 朱厚照的这些雷霆手段,很快传遍了全城,而府衙门口的稀粥也终于熬制好了,所有百姓开始按着之前所订立的规矩,乖乖的排好队按顺序领取起稀粥来。 就在众人排队领取稀粥的时候,一个青年突然兴奋的朝着这边奔跑过来,高声喊道。 “大家快去东门那啊,那边也开始支灶生火了,据说也是要施粥行善。” 可是话音刚落的他就看到了这边排起的长长队伍,顺着人群朝着前方望去,看到原本不该在这个时间施粥的府衙,居然也开始熬起粥来。 ‘这是知县大人突然良心发现了吗?’ 青年的疑惑还没过去多久,街头巷尾就开始陆续有喜讯传来。 “宋家开始施粥了,大家快去啊。” “李家也要施粥行善,有没有同去的人啊。” “张家……” “韩家……” 喜讯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这些已经习惯饥肠辘辘的百姓,顿时喜笑颜开起来,百姓们到是没想过多,他们只是明白,有这么多家同时施粥的话,最起码这回不会再出现有人因排队落后而吃不上的局面了。 坐在府衙中的朱厚照,听着来自各处的汇报,得知众位商人反应的他,脸上露出了一抹冷笑。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吗? 东厂和锦衣卫的探子遍布大明各地,在出京之前,弘治皇上为了太子殿下的安全,更是命东厂厂公萧敬和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下令让各地的番役及锦衣卫听候朱厚照的差遣。 此刻坐在绛县府衙的朱厚照,直接将刚到城门外的刘瑾召唤到了近前,这些关系都是之前朱厚照让他负责接触的,此刻刘瑾得到旨意,迅速离去,跑去街头巷尾寻找接头的暗号去了。 绛县的粮仓。 县丞李进是先行赶去的,常年在绛县作威作福的李进,自然有一帮忠心耿耿的手下,从府衙出去后的李进,没跑出多远,身旁就多出了一些跟随之人,李进在去见知县孙志平之前,就让人安排好了这一切。 到了粮仓后的李进,根本就如同入了自己的家门一般,要知道李进在这绛县县城任县丞多年,年年都对粮仓下手,粮仓里面的这些守卫,基本已经全被李进喂饱了,看到李进出来,态度恭谨的程度,比知县孙志平到来还有过之。 到达粮仓后的李进,并没有废话太多,按着之前早就计划好的一切,李进差人将提前准备好的煤油浇在了各处粮仓上,几根火把扔了下去,整个粮仓顿时开始燃起熊熊大火。 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李进,还是那些看管粮仓的众人,在看到大火着起的瞬间,心中不是失落和惋惜,而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