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若父母去世,子嗣需守孝三年。 准确来说,是二十七个月。 皇室和大臣们需要处理国事,自然不会像民间那样动辄数年之久。 所以小机灵鬼汉文帝发明了“以日易月”,以二十七天代替二十七个月。 朝臣们服丧二十七天即可释服。 就是这二十七天,着实让朱允熥大长见识。 朱允炆这小子太有心机了! 自朱允熥“哄堂大孝事件”后。 朱允炆连续五日不吃不喝。 他一边绝食,一边侍奉朱元璋,还给老头子提尿壶,就差舔屁股了。 不得不说,这小子是真能挺啊! 最后朱元璋亲自下场劝慰,朱允炆才勉强收拾了下心思,喝了一点粥。 朱允熥听马和说。 明洪武二十三年时,太子朱标身上长了个大疖子,疼起来呼天抢地,十分痛苦。 那个时候的朱允炆,表现得非常难受,含泪为亲爹按摩,昼夜不停。 朱皇帝从门外看到这一幕温馨场面,老怀大慰,言说:“有子孙如此,朕复何忧?” 自那以后,朱允炆的地位在东宫越发稳固。 也能理解。 马皇后去世之后,朱元璋心中凄苦,这样的场面对他来说是治愈的。 朱允炆的表现打动了朱元璋内心最柔软之处,深得老爷子之心。 不得不说,这家伙是有两把刷子的,时时刻刻把握机会。 朱元璋喜欢仁孝之人,朱允炆就投其所好,卖力表演。 当然,他或许是真孝顺。 在此期间,朱允熥也没闲着。 他认真分析了局势。 内卷当道,朱允熥不得随波逐流,开始走仁孝路线。 在朱元璋面前,他表现得十分乖巧懂事,与以往大不相同。 朱允熥拿出熬夜的劲头做戏,日夜守着朱标的梓宫。 茶不思饭不香,时不时地哭上几声,卖力吆喝两句。 光哭是没用的,得有观众。 可周围都是吕氏的人,他们必然隐而不报。 于是马和出现了。 充当小喇叭。 双方的贴身太监,开始比拼宣传能力。 朱允炆身边的太监名为毕养德。 是个吹逼小能手。 但他和马和比,还差点意思。 人家马和机灵、博学,长得又威武,和宫女们沟通起来,很有优势。 马和用实际行动告诉朱允熥:人才对创业团队的重要性。 他的社交能力太强了! 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就和东宫所有太监宫女打成一片。 不愧是出色的外交家。 牛逼! 立人设的效果是显著的,包括朱元璋,所有人对朱允熥的好感度不断+1。 可惜都是,朱允熥几乎没有机会和朱元璋搭上讪。 自从废除了丞相制度,原本就勤政的老朱每天更加忙碌。.. 据史书记载,从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 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即便如此忙碌,朱元璋也时常抽空到仁智殿看望阿标。 时间很短,而且全程沉默不语,总是一副杀人的模样。 太子朱标死后,老朱几乎每天都在盘算着杀人。 这种情况,朱允熥哪里敢跟他说话? 连朱允炆都避而远之,在一旁装孙子。 好不容易折腾了二十七天,朱允熥走出仁智殿,开启美好未来。 这一日,阳光明媚。 阴天数日,终于放晴。 相比后世的重重雾霾,明朝的空气质量那叫一个绝! 新鲜的空气,湛蓝的天空,令人陶醉,忍不住放肆呼吸。 没有电脑手机等娱乐设施,也没有报纸了解外面的社会动态。 朱允熥的业余生活十分匮乏。 不是在仁智殿跪着,就是去膳堂干饭,至于在哪睡觉,全看局面。 起初的几天日子,颇为难熬。 现在习惯了倒也轻松。 春和宫,膳堂。 朱允熥看到了太子妃吕氏。 吕氏三十余岁,模样俊俏,此时端坐着那,神情带着一丝妩媚,惹人怜惜的样子。 特别是穿着一身孝,流露出少妇的别样韵味。 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女要俏,一身孝。 咦......我为什么会想到某些影视里奇奇怪怪的剧情? 朱允熥甩了甩脑袋,上前恭敬行礼:“见过母妃。” 二十一世纪你可以在后妈面前耍脾气。 但是在封建王朝,尤其是最重礼法孝道的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