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步入殿,跪在殿门出高呼:“启禀陛下,安南大捷!大将军蓝玉用计攻克多邦重镇!斩敌三万级,俘虏四万!”听得安南消息,朱元璋第一个反应过来。 他仅仅扶着龙椅,老脸上露出笑容:“好个蓝玉!”朝臣纷纷出言议论。 “才打下多邦?” “打下多邦, “是啊,安南最难啃的就是多邦。”这时,监察御史郑公智出列,厉声道:“南征大军进展如此缓慢,恐遇到极大困难!”他依然主张退兵。 只要能打击皇太孙,其他不重要。 “报!安南大捷!皇太孙亲临阵前,我军于富良江大捷,斩敌两万八千余级,阵斩安南大将军邓宗稷!”不一会儿,又一个捷报传来。 “报!安南大捷!” “皇太孙攻克安南东都升龙,俘虏安南大王子!” “报!咸子关不战而降!皇太孙统军入关!” “报!皇太孙入主安南都城清化,活捉逆贼胡季犁父子!”捷报一个个的送来,由锦衣卫依次上奏,如同断网的邮箱,联网后一股脑的收到邮件。 其实,朱允熥此前压根就没写战报。通常战报都是发给兵部的,再由兵部挑写上报皇帝。 朱允熥觉得自己堂堂皇太孙,岂能向兵部汇报?所以就没写。他即便上报,战报也是绕过兵部,由锦衣卫直接报上金殿! 而且朱允熥担心老朱身体不好,想让他多休息。于是决定将军报一起打包发往京师。 得知京师状况后,朱允熥为了增加节目效果,特意让锦衣卫一个个汇报,才造成了眼下场面。 捷报频频传来,满殿的文武大臣们,个个都不由自主看向殿外。兵部尚书齐泰等人,呆呆着看,满脸不可置信。 啷的一声,黄子澄手中的笏板落在地上,险些摔碎,他仍不自知。方孝孺、郑公智等人一惊,一个个脸色难看。 被当场打脸,任谁都不好受。 “报!王师攻克安南全境!皇太孙奏请班师回朝!”最后,马不停蹄返回京师的纪纲,亲自上殿将捷报呈上。 这道捷报,是朱允熥亲笔所写,详细说明了安南目前的状况,以及自己的看法。 如让岷王朱楩就藩安南的想法。原本萎靡不振的朱元璋,顿时来了精神。 他认真将捷报一字字看完,说道:“准!皇太孙即刻班师回朝!”朱元璋没想到,这孙子竟如此能折腾。 原以为遇到了麻烦,结果玩了一波速战速决!放下捷报,朱元璋忽然目光如电,投向百官中。 “郑公智背国惑众,扰乱军心,锦衣卫,将他拖出去,杖毙!”你说皇太孙不行,征南困难重重,结果现在打下了全境。 现在不光是打脸的问题,还得追责!自朱允熥革新都察院后,御史们再也不能风闻奏事,胡乱嘴炮,还得要为自己的发言负责的。 原本这样规定朱元璋是不赞同的,怎么能限制御史说话呢?此时看来,很有必要! 起码会让皇帝有借口杀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