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女学堂,宫里的宫娥秀女,共有若干名,开一个清册,分为几班,除去当差侍奉的时候,得工夫就按班入学。又考选几位女教习,也不必炫异矜奇,只要通文识字、举止安详的,就算合格,后妃与诸王、主率以师礼见。皇太后、皇后,也不必言定入学,就求随时振作、鼓励着点,宫中女学的风气自然就开的快了。
随后朝廷在外,开设了第一个女堂。尽管其课堂之中保留了与古相传的妇功内容相似的缝纫、烹饪等科目,但是科学常识仍然居主导地位。高元之已尽可能地嵌入科学文化内容在课程之中,同时又以太后名义邀请京中才女前来讲学。
对于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京中有文化的女眷一时趋之若鹜。而维持学堂的费用,采用了名额制度,官宦大户人家,若出资捐助女堂,即可获得入学名额;若是穷苦困顿人家,考核能够名列前茅,不但学杂费可免,还可获得资助。就这小小进步,且在上层推行之下,高元之和沈楝初办的女学都步履维艰,并非是易事。
好在万事开头难,朝廷承认了女学堂的合法性,将其纳入正轨的教育系统之中。这无疑是推动了萧国女子教育的发展,虽然其中仍然困难重重,但由于办学诸人的努力,学生人数从最初的二十余人,一年后增至七十多名,并开办了分校。
一时间,沈楝和高元之的大名在京中如雷贯耳。而让高元之倍感欣慰的是,女学生开始自我觉醒了。一些女子为争取入学权利,进行了艰苦甚至可以说悲壮的奋斗。
有女子被家人阻挠,毅然伺机逃走,独行至学堂求高元之庇护。此种情况,还并不是少数。高元之怜其女性为了自身的解放,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帮助她们争取冲破阻碍,她作为中流砥柱,勉力支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与此同时,自己却因此卷入各方势力博弈暗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