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文章,除了立意新颖,论点清晰,切合题意,还必须要引起阅读者的共鸣。 此篇文章几者兼俱,几人纷纷猜测到底谁有这样的才华。 看到孔颖达几位大儒赞不绝口,旁边其余阅卷官有些坐不住了。 “祭酒大人,这篇文章真……” 孔颖达知道众人所想,将考卷递了过去:“大家拿去自己看吧,相互传阅一下,此乃难得的好文章。” 其余阅卷官看了之后,有的人甚至又重新仔细阅读了一遍。 暂且不说此篇文章的论点如何,仅仅从书法、立意、内容…… 那种慷慨激昂的进取之意就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 众人相互传阅之后,无不惊叹。 “不说此考生立意对不对,如此精妙之文章,实乃我生平仅见,尤其是其中一句少年智则国智,充分体现了科举改革对于帝国的深远影响……” “是啊!此文章实在太好了,难怪几位大人如此赞赏,我看了也觉此乃世间罕见的好文章,非一般大才所能想……” 一名胡须白花花的阅卷官更是忐忑的蠕动嘴巴道:“少年雄于天下,则帝国雄于天下……好句!这是多么豪气的话语,老朽能够有幸见识帝国之伟大,看到后继有人,死而无憾尔!” 众人无不点头咐合。 少年是一个国家之未来,只有少年强大了国家才能强大。 这里的人都是经历过朝代变迁以及战火出来的。 更能理解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帝国的好处,天底下,谁不希望自己家国强大? 即便是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等人,也被此文章激起了心头的雄心。 众人也知道,这样的文章必定出自于一位身怀满腔热血之人! 这样的人就应该为朝廷效力,否则科举就失去了选才的意义。 在场的绝大多数阅卷官都承认此文章非常好。 即便有一些阅卷官和文章论点相冲突,也不能否认此考生的文笔。 看着众人无不赞叹,孔颖达抚了一下胡须,笑眯眯的说道:“诸位,既然大家认为此卷是目前所有考卷中最为出色的一份,不如就暂将其评为榜首吧?” “等阅卷完毕,再一同呈报上去,具体排名由陛下决定,大家以为如何?” 颜师古、司马才章等人纷纷表态:“此考卷的确不凡,我们认为可列为榜首!”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当然没有其他人敢反对,接下来一切按正常程序走。 正如大家心中所想,此文章已经列为榜首无疑,其余的走个过程而已。 珠玉在前,后面这些考卷与之相比起来,都有些相形见拙,分数反而比前面的还要低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有才之士揣摩到了李二陛下出题的立意,但和杨帆的考卷比起来总是差了几分。 许多选出来的好文章,到了孔颖达几人合议时,也仅仅是看了一遍便扔在一旁。 阅卷完毕,孔颖达几人从中选了一些好的文章进行排名。 因为都是糊名制考卷,这些考卷要送到李二跟前才能拆封,以显示公平公正。 本来阅卷的时间是需要几天的,由于受到许章之案的影响。 李二陛下才让他们加快了进程,就是为了防止节外生枝。 孔颖达几人当然也理解李二陛下的难处,这两天也是尽心尽力,不敢马虎,这才把好的考卷磷选了出来。 事情接近的尾声,也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颜师古笑着道:“大家都累了两天,不如歇息一天,我们再把这些考卷送进宫中,大家以为如何?” 司马才章搖了摇头:“大家也知道陛下的考量,还是早日送进宫为好!” “再说,大家也了解考生的心情,宜早不宜迟。” 其余阅卷官也出言赞同。 孔颖达思虑半响,拿起刚刚的文章做了一个记号,随后开始写起奏折。 对于杨帆的这篇文章,孔颖达还是很满意的。 作为一个纯粹的大儒,他绝不允许这样的有才华的人埋没。 虽然因为糊名的原因还不知道是杨帆的作品,但是不影响孔颖达对有才华考生的眷顾。 因为孔颖达知道,只有新鲜血液的加入,帝国才会更强大、更有力量,大唐的未来才更加光明。 要知道,人才是非常难得的。 若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朝廷掌握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与世家进行争斗,会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此文章有百分之八十、九十的可能应该是杨帆所作,但并不影响孔颖达对此文章的偏爱。 更何况,作为科举改革的先锋兵,杨帆可谓是四面受敌,处处受到世家的敌视。 虽然科举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对杨帆没有太多作用,但也是一份荣誉,也会让世家有所忌惮。 李二陛下一心想削弱世家门阀的力量,改革后的科举考试则是最好的手段,而杨帆则是皇帝开荆斩棘的利刃。 若这份文章真是杨帆的,孔颖达给杨帆多加了一层保障也是好的。 于是乎,有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考卷即刻被送进了政事堂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