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他们离开了上世纪遗留的废弃禁区,在沉静的森林里游荡。米薇诉说自己的心声没多久后,一片枯黄的叶子便飘落下来,挂在毛绒绒的衣服上,丝线拴住了本要落入土壤的枯叶。
她不紧不慢地拾起来,保证叶片的完整。终究情不自禁地高高举起,遮住一只右眼,用一片叶子丈量穿透原始森林中的光线。
“尼娜,你看这片叶子,正好落在这里了,颜色也很独特。”
“米薇,我们回去吧,下一班车快到了。”
“好,走吧——”
脚步声落在败落凋零的枯枝枯叶堆上,扑面即是西伯利亚寒流吹来的风,冷得刺骨,但可惜算不上什么。此刻而言,他们非常享受这种消遣时间的方式。
米薇的额头抵着车窗,视线注视着车内,再挪移看车窗外,太阳被飘浮的云遮住了,浑然一片萧索之景,心情落在无银无际的寒冷里。想起来曾经凌晨在异国他乡的候车室里漫长等待,那是段灰色的回忆。
而光线再度笼罩着倚靠过去的半张脸时,天空清澈明亮,湛蓝如宝石。她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倍感惬意,仿佛悠扬轻快的慢板萦绕在耳畔,叙事诗般的节奏。她以前根本没法想象,整整一个月浸泡在那种沉重和苦兮兮的环境里。
话说,在这里坐错车是一件很常见且不可避免的事情,她暗暗抱怨,谁让他们的公交从来不写明途经站点,只有始发时间和末班车时间呢!
他们抵达目的地,在莫斯科以东200公里,距离府州弗拉基米尔26公里的苏兹达尔,卡缅卡河从这里流淌过,油画般的童话小镇。他们一起参观蓝白相间色彩的教堂、教宫、钟楼、修道院……这晚租了个小木屋式的房子住了一晚,做了个好梦。
时间正好够用,第二天下午,四人准备道别时,细心的尼娜观察到差异之处:“米薇,你头上的那顶圆帽呢?”
米薇的一只手扑进悬在头顶的空气,象征性扶帽子。本来,它本来应该安然无恙地戴在原处,现在不见了。
坦白来说,伊戈尔讨厌每一场见面,谈话和应酬,可偏偏家族以此为谋生手段,靠着口舌稳住政坛的地位。同时秉持着至上原则,只要不输就可以了,赢不赢,无所谓。毕竟这群人不是商人,非核心敏感利益,通常只需墨守帕累托最优。
只是心情愈发烦躁,他很想见到米薇,现在。
米薇的视线对上他无言语的蓝色瞳孔,虽然她微笑着找话题,有一肚子关于这两天的有趣故事想说,沉甸甸的,他却没有流露出明显情绪的波动,她内心漫上几分扫兴。
“给你看我这两天拍的照片,森林里的景色特别漂亮,还误打误撞找到了废弃军工厂。”
“还有这个地方你去过吗?景色很好看。”
沉默迫使她发窘,只能故作淡定地滑动屏幕,为他展示照片。然而,在色差上,手机拍出的照片和肉眼看到的有很大差别,米薇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买台相机。
米薇正低头翻看照片,而男人顺势而为的抬手间,轻轻摩挲着她脸颊的皮肤,触及柔软,食髓知味,若有所思。
然而,看着屏幕突然亮起,显示视频通话的界面,米薇的脸色变了,冲着伊戈尔凶了一下,警告他别再摸了。
“是我妈妈。”起身接通后,全然止住他暧昧调情的动作。
“喂,妈,我在家里,还没吃饭,我们有五个小时的时差。最近很好,钱也够用。”典型中国式家长问候,她认认真真回答问题。
米薇注意到他在看书,不知道具体是哪本,但能确定是中文书籍,是从自己的书架上取下来的,一直停留在第一页的诗歌上。
他背靠着沙发,百无聊赖地单手撑头,姿态随意,仿佛撕去衣冠楚楚的严肃装束,平添几分亲和力。
伊戈尔给她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总而言之,沉默幽蓝,这四个字形容他最贴切,简直可谓量身定做。
米薇没看到,他接着从茶几上堆放的语言书上发现了翻译笔,饶有兴致地拿过,点下开关键,用笔尖轻轻扫过行行字体,翻译笔迅速运转,缓缓传来声音朗读着一节屠格涅夫的小诗节选:
“也许它被创造成形,
是为了哪怕在瞬息之间,
紧紧贴近你的心灵。
……”
米薇闻声顿了顿,呼吸瞬滞,只觉得本来面积就不大的公寓被死寂充斥。
她拿他没办法,不然直接撵他出去了,真诚恳求:“克留科夫先生,你别动它,把翻译笔放下来,或者,麻烦声音调小一点。”
她思索一番,接着组织措辞搪塞过去:“妈,我在呢。没什么事,刚刚是娜塔莉娅养的小花猫在抓地毯,我喊了一声,然而它就不抓地毯了,它平时很不乖很淘气,总是搞破坏,需要人看着才安分。”
娜塔莉娅今天有演出,所以回来的时间不像往常那么早。
伊戈尔当然听不懂中文,他先录音,再翻译。翻译笔过于智能,基本上能翻译出大致意思。
他开始重复字句,嗓音带着凉意:“娜塔莉娅养的小猫?”
米薇完全没注意到伊戈尔听懂中文的盲点,忍不住反驳道:“那形容什么更合适?……西伯利亚棕熊?”
关于毛熊的刻板印象总是很致命,可是米薇不敢说另一个词汇,其实泰迪也不错,很符合他的某项特性。
他陷入沉思,又是西伯利亚棕熊。
“啊?熊?不是养熊,娜塔莉娅不养棕熊,我也不养棕熊。在和谁聊天,我能和谁聊天,在和娜塔莉娅说话呢。话说,妈,你俄语怎么这么好?”
“什么,我爸也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