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 书房内,江仪正躬身站在 萧远放下竹简看了他一眼:“江大人,本王知你心意,但这种事,实则是没有必要的,天子,让他在宫廷待着就行了,本王也不在意这些虚的没的。” “是,大王说的是,臣谨记。”江仪连忙说道。 “另外,皇廷太尉一职一直空缺,就由你补上吧。”萧远又道。 太尉,已经位列三公了。 可江仪闻言,却是一下子就慌了,更是惊恐的跪伏于地,颤声说道: “大王啊,臣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如有什么做错的地方,大王责备惩罚便是,臣,一定谨记教诲啊” 说到这里,他已经是彻底慌神了。 可想而知,对江仪来说,皇廷太尉算什么,看似挺高,实则,笼中之鸟,还不如秦国一县令有权利呢! 这是大王要贬自己啊! 萧远明白他的意思,微微不悦道:“江大人多虑了,少府令一职,是不变的,只是让你多挂个皇廷太尉的虚名。” 啊!?原来如此,江仪那是暗松了一口大气,还不忘用官服衣袖擦了擦额头冷汗,继而伏地说道:“臣,谨遵王令。” “好了,你先下去吧。”萧远又摆了摆手。 “是,微臣告退。”后者连忙施礼。 其实这个时候,萧远已经开始将皇廷大臣逐步清洗,慢慢换成自己的人了。 等江仪走后,没过多久,刘玉之便寻了过来。 见到他,萧远一个头两个大,不用问,他那官服袖口中,一定藏了不少公竹简。 “相国,咱们能缓一缓吗?”萧远深感疲乏。 “大王啊,有些事,可以缓,有些事,不能缓啊。” 刘玉之一本正经的说着,同时不管萧远同不同意,已是抽出了第一卷竹简。 “。。。。。。” 萧远见状,只能苦笑了一声,接过竹简,将其展开,打起了精神。 刘玉之站在,经过这些年各地募兵,已增至六十五万。” “这些,都需要大王亲自过目,亲自审批。” “另外,供养六十五万大军,国力消耗严重,以微臣之见,当暂缓扩充军备。” 听到这话,萧远说道:“我国后方根基,早已稳固,军国大事,不可废之。” “但这样一来,军械司,和军队方面,就是一个耗费无数金银的地方。” 刘玉之道:“另外,川江堰是修筑好了,川蜀水利得到了改善,但其他地方,依旧不足,工部曾数次上书,直言府库不够,请求朝廷拨款。” “你批了吗?”萧远问了一句。 丞相,是有这个权利的。 刘玉之摇了摇头:“其中牵扯的有些问题,微臣未敢轻下定论,需大王斟酌。” “工部尚书有贪污舞弊之嫌?”萧远眉头一跳。 “这倒没有,是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 “好吧。”萧远无奈。 刘玉之又道:“还有,大王一方面要极力扩充军备,一方面,又要大兴土木,还要振兴农业和教育,种种政策下来,国库是吃不消的。” “以丞相之见呢?” “这些,都是好政策,利军利民,强国之道,但恕微臣直言,大王,有些太着急了。”刘玉之如实说道。 “等等,容我想想。”刘玉之的话,让萧远多少皱起了眉头。 这个丞相,对秦国现状,府库钱粮、兵马军械、农田商业,无一不了然于胸。 所以他的话,是不得不让萧远深思的。 沉吟之后,萧远有了决断,说道:“这样,军队、农业、教育,这三大政策,先行实施,其他的一些问题,暂时压一压,等灭炎之四郡,彻底稳定之后,我们再解决全部问题。” “尤其工部一些没有必要的建设,一律驳回。” “没有强大的军力,就会被邻国虎视,在天下争霸当中,便没有话语权;没有农业,百姓食不果腹,民怨弥重,粮草不振;没有教育,人才凋零,更无法强国。” 刘玉之听完,想了想道:“大王所虑极是,这三大政策,确实为重中之重。” “那好,还有事吗?”萧远又问。 “当然。”刘玉之哪会客气,再抽竹简。 这一场书房议事,他是相国,可想而知,那说的,都是国事,没有一件小的,萧远只能和他认真讨论。 而这一商量,就是整整一下午,直到天近傍晚。 等好不容易处理完了重要政务,萧远忍不住起身伸了个懒腰。 刘玉之则是施礼说道:“既政事汇报完毕,微臣告退。” “丞相且慢。”萧远喊住了他。 “大王还有何吩咐。”刘玉之止步躬身。 “去通知一下秦州大营,今晚,本王要犒赏三军。” “是,微臣这就去办。”刘玉之领命而去。 秦州大营,就在城外不远处,此次出征之将士,回来之后,也都驻扎在这里。 将士们灭炎有功,战争期间,无法饮酒作乐,但回来了,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