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若又道:“此次桓凉之争,是大王统一北方的一个时机,不可轻易错过。” 听到这话,没等萧远应声,已有大臣说道:“先统一北方,其实是有诸多困难的,尤其北方多有部落异族,这是一个潜在的大麻烦,微臣以为,与其如此,不如先定江南,方可图谋天下。” 这里的江南,是长江以南,诸如吴楚等国。 “此言差矣。”上官若道:“先定南方,毫无意义,因为地理原因,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若由南北上,被卡住关隘,是很难进军的。” “可统一北方之后,就不一样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川蜀已定,届时,我军大可水陆齐进,由宁阳顺江而下,精锐步卒,则是正面南征,可一战收复江南。” 他说的没错,就同中国古代,北方是更容易统一天下的,这是地理问题。 对此,萧远没什么好说的,远交近攻,先统一北方的大战略已定。 只是这时,刘玉之也站了出来,略微忧虑道:“盟桓灭凉,微臣没有意见,不过有一点,臣担心,桓王不足与谋啊。” 这是在说桓王的性格。 关于这些,萧远其实也是有忧虑的,他沉吟了一下,说道:“丞相所言,不无道理,桓王确实老匹夫,经常左右不定,难下决心,只是现在,我们必须得依靠桓国,来牵制凉军部分主力啊。” 单凭秦国现有的国力和军力,攻打凉国,打,肯定是没问题的,但要灭凉,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在这场朝议之后,秦国这边,初步制定了盟桓灭凉的策略,并以江仪为密使,暗中前往桓国,面见桓王。 这是一场秘密的会面,得知秦国即将助桓之后,桓王顿时就瞪大了眼睛,先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接着就是满脸兴奋之色: “使使者所言,可是事实!?” “当然!在下代表我王,与殿下会面,岂敢戏言?”江仪说道。 “这,这可真是太好了!秦王若肯助桓,本王感激不尽啊!”桓王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先是出了一个孙起,现在竟又来了秦军助阵! 可想而知,你要问他现在还怂不怂凉王,他恐怕都能笑出声。 “不过,要破凉,光凭秦军是不够的,还需殿下这边,全力配合,牵制凉军目前兵力,这样,秦军出兵之时,方能将凉王打服,继而全面罢兵。” 江仪并没有说要灭凉,因为这会吓到桓王,引发的后果,反而不好,桓王极有可能,是不敢答应的。 现在这么说,是为了击败凉国,迫使其退兵,无疑更好。 桓王闻言,哪里会多作考虑,当即就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秦桓互盟,本王必定全力以赴。” “如此,希望破凉之后,秦桓两国,能永结友好。”江仪又说了些场面话。 “当然,当然!与秦王弟合作,本王求之不得!”桓王大悦。 秘密敲定此事之后,一方面,萧远开始作好战前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密令赵牧,从帝都附近发兵,以闪电战,偷袭凉国边境的一处要塞,赤城。 赤城,秦凉交界之处,萧远的打算,无疑是想以此地,作为攻凉之跳板。 他的王令,下的很果断,说打,就毫不犹豫! 赵牧接令之后,没什么好说的,当即发兵,星夜兼程,直扑赤城。 这支秦军,足有十万,因是秦国驻扎皇城附近,并不是从秦都发的兵,所以打的赤城有点措手不及。 而因桓凉交战,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赤城这边,是没有多少防守的,凉王,也根本没想到萧远说打就打他。 这相当于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 偷袭赤城一战,打的凉国有点发懵,可很快,随着赤城丢失,败报传来,凉王也反应了过来,当场就将战报揉成了一团,狠狠扔到了地上,愤然大骂: “秦王萧远!奸诈至极!如何突然攻我赤城!” 在他看来,即便秦军参战,也理应助凉才对。 这时候,一名大臣站了出来,慌忙说道:“大王,秦军突然袭击,事出无常,以微臣之见,目下最要紧的,当是遣使,立即入秦,质问秦王,究竟何意。” “对,对。”凉王深吸了口气。 在调兵前往赤城之后驻防的同时,亦派遣使者,火速赶往秦都。 只是等使者到的时候,萧远已经不在这里了,负责接待的,则是礼部尚书阎明。 与凉使会面之中,他说道:“阁下来的不是时候,我王已不在都城,恐无法接见啊。” “这秦王现在何处?”凉使问道。 阎明摇了摇头。 “这,这,阎大人身为朝廷重臣,岂能不知君王何处!” “非我隐瞒,只是确实不知啊。” “那,那我要见秦相!”凉使哪能满意。 “这,好吧。”与两国邦交而言,阎明也只能答应。 可见到刘玉之之后,后者八面玲珑,将推诿搪塞演绎到了极致。 一旦凉使质问秦军动向,刘玉之就含糊其辞。 搞到最后,凉使气极,可又无可奈何。 然而萧远,则是调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