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原帝国,九大诸侯,已去其三,只余六国,分别是:秦、桓、吴、楚、宣、灵。 桓王这次是真被打怕了,其国内正规军编制,本来就不足五十万,数战之下,直接折损近乎一半,这让他如何不惊。 在派遣使者方面,更是一下子就派出四名文官,至于第五人,也是最重要的一人,桓王决定,还是得由丞相出面。 他匆匆下朝,于书房单独召见邱荣,未等后者施礼,已是急声说道:“哎呀丞相不必多礼,大事要紧啊。” “大王。”邱荣直起身子道:“您派出四名大臣,分别进入吴、楚、宣、灵,唯独秦国,不曾遣使,可是在担心秦王?” “没错。”对丞相,桓王哪会隐瞒,直接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世人皆知,秦王乃奸诈之辈,素有攻取天下之心,灭凉之后,他肯定对我国存在想法,而眼下,又出现了鬼族攻桓一事,寡人担心,秦王不仅不会助桓,恐怕还会趁此机会,落井下石啊。” 听他说完,邱荣沉吟了一下,道:“大王所虑,不无道理,如果这时候秦军攻桓,那桓国将很难回旋,届时全境沦陷,一半被鬼族占领,一半被秦国吞并。” “所以说,这才是寡人担心之处啊。”桓王脸色焦急,又道:“可若不遣使入秦,寻求秦王相助,那又失去了最大的助力,更重要的是,他手中有一杆皇旗啊。” 说来说去,邱荣已然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试探性道:“大王之意,是让微臣入秦?” “正是。”桓王道:“只有丞相前去,才能晓以利害,游说秦王,若派他人,寡人实在放心不下。” “这”邱荣犹豫了一下。 桓王明白他的顾虑,不由说道:“丞相啊,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个人名誉又算得了什么,就不要再想相印一事了。” 身为丞相,邱荣自然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桓王话音刚落,他已是拱手施礼道:“微臣领命。” 桓国这边,派出大量使者,分别进入列国,桓王担心,萧远不顾异族入侵,趁火打劫,说实话,他这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萧远虽然不是什么君子,但也知道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鬼族入侵,已屠杀子民几十万,逮捕无数少女,种种恶行,早已震动中原,引起的反响非常大! 这就像大家都是中国人,不过是割据一方的诸侯,无论哪个诸侯国,当地百姓,听闻同胞遭此屠戮,皆是悲恨不已,尤其文人士子,更是大书笔墨,愤恨痛骂。 一时间,天下沸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萧远不顾民族大义,还去攻桓的话,那他将会成为民族公敌!尽失天下民心! 还有一点,就是秦军上下将士,士气绝对低迷到极点。 趁此攻桓,看似可以捞一笔,但却只是眼前小利,过后,会失掉整个天下。 且秦国朝堂,从始至终,都没有议论过攻桓的事,商议的,也只是是否出兵相助的问题,由此可见,满朝大臣,其实民族心都是一样的。 不过桓王不知道的是,在他遣使的同时,萧远已经昭告天下了,只是消息还没有传到桓国而已。 数日后,邱荣行至一半,已听闻此事。 而天下百姓,在得知秦王欲邀列国会盟,共逐外敌的时候,又再次沸腾了! 列国皆侧目,秦,最先站了出来。 再也无人说秦乃野蛮之邦,再也无人,瞧不起秦人。 更有好事之文人,开始大书特书,对萧远歌功颂德,称赞其为天下明君,以民族大义为先,心怀黎民苍生。 秦王府,书房。 上官文若脚步匆匆,进来之后,先是施了一礼,继而开门见山道:“大王,天下沸腾了!” “哦?”萧远放下手中竹简看向了他。 上官文若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大王昭告天下后,列国百姓,纷纷响应,中原各地,大街小巷,全部都在议论这件事,由此可见,这是何等的民心啊!” “可百姓响应,列国君主,皆无动静啊,真要出兵攘除外敌,还得他们点头才行。”萧远道。 “大王此言差矣。”上官文若道:“再大的权贵,也没有民众的基础大,民,乃兵,乃钱粮,没有百姓,什么都没有!以目前形势来看,百姓如此激愤,已成全中原的事,而非一国一君的事。” 说着,他又马上道:“而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听到这话,萧远眼中猛的闪过了一道精光。 上官文若继续道:“大王王诏已经颁布,我秦国,是第一个站出来的,而这一次,这个盟军盟主,大王无论如何,务必拿下!” 萧远目光幽幽的看着他:“那以你之见,他们会会盟吗?尤其吴楚,此二王,一丘之貉,恐怕多半会隔岸观火,反正事出东北,一年半载,鬼军也打不到长江以南。” “大王说的没错,其实我秦国,也可以隔岸观火,但大王乃明君,知道事情轻重,立下决断,若吴楚二王不知,不愿出兵的话,那更好。”上官文若道。 “哦?说来听听。”萧远饶有兴致。 后者解释道:“此次一事,关乎整个民族,吴楚如果敢不出兵,不仅在以后,给了大王充分的理由,且在他们本国国内,百姓也不会依的!” “鬼族一事,已至天下沸腾,各国民众,无不期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