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的天气总算得以放晴。
谢长缨如寻常女子一般戴着帷帽行至粥棚外时,一抬眼便望见半边日光穿透浓云,洒下微暖的薄薄日光,而粥棚前人头攒动,灾民嘈杂的私语与郡府官员勉力维持秩序的高呼不绝于耳。
她不着痕迹地轻叹一声,绕开了郡府的粥棚,又转过一个街角,便行至谢府搭设的粥棚之侧。
此次并州天灾实是教人措手不及,前几日新兴郡地动方歇时又逢河堰因此开裂决堤,郡府上下皆是为此忙乱未歇。而谢徵便是在此时自请开谢氏私库,以粟米为齑粥暂代郡府赈济灾民,引得云中亦有三四士族也在此后陆续效仿。以求贤名。
“堂兄,”谢长缨瞥见了粥棚中谢徵的身影,便不紧不慢地走上前去,低声道,“今日情况如何?”
“幸而如今有郡府与各家分担施粥,一切都可算井井有条。”谢徵见她前来,便也向后退了退,微笑着低声道,“如你所言,谢氏确实借此博得了些许清誉。只是谢氏的仓廪并不算充盈,还需早寻出路。”
“近日云中士族多有施粥赈济者,但皆是定额赈济而已。谢氏本就有首功,调出的近两千斛私米亦是远多于他们。故而如此便已算得仁至义尽了。”谢长缨沉吟片刻,“赈灾并非只在此一道,另寻个由头再支些盈余的财帛便是了。”
“……先前阻击羯人依例所得的封赏正可一用。”谢徵思忖着,终是会意,道,“只是如今或许唯有向冀州购置修缮之物了,一来一回,也不知耽搁多久。”
谢长缨不知是心下想到了什么,冷然哂笑道:“若实在拨不开人手,上报于郡府由齐仲膺去头痛便是。谢氏只需将这‘云中士族表率’的排场与名声打出去便可。”
“明白了,这倒也算不得难事。”
见谢徵已全然会意,谢长缨自是放松了些许,四顾一番:“明微呢?不曾与堂兄同来?”
“他怕生,自是不会来此。”谢徵笑了笑,“故而我遣他去看一看今日的河堰修缮事宜,再留意一番羯人的动向。”
“也好。”
二人正闲谈之间,忽而却听得街角另一边喧嚣骤起。
谢徵难免蹙起了眉头:“听这声响的来处……是郡府的粥棚?”
“不知是出了何事。”谢长缨亦是辨认出了嘈杂声的来处,心下一沉,“难道有灾民生事?但这几日灾情分明已缓解了不少,若因赈灾不力而生事,也当是在前几日才对。”
而后,不待谢徵接话,谢长缨便已举步走出了谢氏的粥棚:“堂兄勿忧,容我前去一探。”
“若说担忧,我也是担忧你会被生乱的灾民当做寻常的世家女公子刁难才是。”谢徵轻叹一声,摇了摇头,复又补充了一句,“早些回来,切莫沾惹事端。”
“这是自然。”
“倘若当真有异动,你自可回府调些人手。虽说大多部曲皆在城郊别院落脚,府中留下的倒也足够摆平大多乱子了。”
“好。”
谢长缨颔首应下,而后循着街道前行,于转角处驻足探首,遥遥地望向了郡府粥棚的方向。
——
郡府粥棚前尚未生乱之时,苏敬则将将抵达此处,正欲替下粥棚中值守的一位同僚。
那名同僚正是一副焦头烂额的模样,见他来此,便不由得稍稍松了一口气,略微退了一步向他笑道:“苏郡丞可算是来了……此处之事,我们几人当真是疲于应对。”
“今日郡府中的公文略有些棘手,齐郡守又恰巧因府中私事告了假,故而略耽搁了些时候。”苏敬则略微垂了垂眼眸,自是隐去了他近日以来忙于私下调查荫户之事,只是与同僚一同看向了粥棚前井井有条地忙碌着的郡府吏员,“我见此处似是并无异常,不知是有何难处?”
“苏郡丞有所不知,这几日虽大体无事,但时不时却是会有些不识相的……来挑刺说这官粮里掺了泥沙。”同僚压低了声音,抱怨道,“依我之见,都到了这等时候,寻常人家哪还管的上这些?只怕是……”
“别有用心么?”苏敬则沉吟了片刻,复又低声问道,“但……若他们所言非虚,只怕也不易搪塞吧?”
同僚不由得沉沉地叹了一口气:“这正是关键之处。我担心如此拖延下去,终会成了祸患。”
苏敬则立时会意,不过须臾之间心下便已有了大致的猜测。他一面思索着妥当的应对之法,一面意有所指地附和着叹息了一声:“这官粮出了仓廪还需由郡府诸司各行核验,难说是在哪一处出了差错。但若是灾民出了乱子,此处之人只怕皆是免不了罪责。”
同僚听罢一时难免心中惊骇,又是唉声叹气了一番,眼下却也只是无可奈何,末了唯有应道:“正是了。只是苏郡丞毕竟自洛都而来,见多识广,若有良策,还请……”
岂料他话音未落之时,粥棚外的灾民之中便已又是出现了些许骚动。
“列位请看,这官粮里掺的不是泥沙又是什么?”为首生事的青年乍看来便是一副血气方刚的模样,他扬手以木箸搅了搅碗中的粥米,便翻出了些许泛黄的细沙来,“前两日尚且少见,这几日倒是掺得越发多了。待得过几日那些世家大族发完了私米便更不知会如何了——难道我们到时便要靠这河底泥沙饱腹么?”
苏敬则看得分明,那人与粥棚颇有些距离,此刻四下里又是灾民攒聚,郡府官吏即便有意上前阻止,也要费上不少时候。
更不必说他全无质问郡府讨要说法之意,末了数句已是立时简短有力地挑起了灾民们的忧虑。
倒是颇有些蹊跷。
只是官粮掺泥沙到底并非虚言,郡府官吏纵有何等口才,也难在此有所辩驳。若想暂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