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说的这段话给录下来,让那些读者们听听你到底有多照顾他们。” 过了一会儿,哈尔又去找到吉米:“詹姆斯先生,请问YU今天能签到几点?” 吉米笑盈盈地看着哈尔,“怎么,怕YU提前下班,你们进的书卖不完?” “没有,没有。”哈尔连连摆手,“其实我是担心我们进的货不够,我们总共进了五千本《第二世界》,已经卖出去近四千本,还剩一千多本。” “看来你对这次的签售会信心不足啊,才进了五千本,我还以为你至少要进一万本呢。” 哈尔吓了一跳。 一万本,这个吉米还真敢说。他当时进五千本已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了,只不过没想到现在还有可能面临书不够的情况。 吉米说出一万本这个数字当然也是为了逗一逗哈尔,按照今天这个进度,一万本是不可能的。 其实听到哈尔说已经卖出去近四千本,吉米也挺惊讶的,毕竟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 他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四点了,“我建议你再去弄一千本到两千本,就算卖不完,应该也不剩多少。”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现在就去联系。” 购书的事情并不困难,多的不好说,一两千本随随便便就能调来了,甚至不用联系矮脚鸡公司,直接找那些书商就行。 …… 于东正想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上来一个黑发黑眸的少年,他便松了松手腕,用汉语问道: “是华裔么?” 小伙子点点头,也用普通话说,“是的。” 听到对方标准的普通话,于东会心一笑,“过来留学的?” “不是,小时候跟父母一起过来的。” “那很难得啊,你的普通话很标准,不像是来了很久的样子。”于东有些诧异,前面他跟好几个华裔聊过天,别说是小时候就来美国,即便是刚来几年的人,普通话也夹着一股洋味。 面前这个小伙子很不错,听不出来“abc”,甚至还带着点西南官话的味道。 面对于东的夸赞,凯恩笑着解释道:“我一直都没有放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家里我们也一直都说普通话。” “很不错,继续坚持。你叫什么名字?” “英文名字叫凯恩·刘,中文名字叫刘雨昆。” “刘雨昆,挺好的……” 于东下意识想夸一句,随后忽然反应过来,这个名字……他抬头认真看了看面前这个少年,面容清秀,目光很清澈,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种自信。 刘雨昆,算着年纪,确实是这么大。应该没有错,这个刘雨昆,就是那个刘雨昆。 本来刘雨昆听到于东问自己名字,正在高兴呢,因为问了名字一般都会有特签。但是于东刚要动笔,却忽然停了下来,刘雨昆便急了,忙说道,“文刀刘,雨水的雨,昆虫的昆。” 如果此时刘雨昆手中有笔,他恨不得在纸上写一遍自己的名字。 看到刘雨昆的着急模样,于东觉得挺有意思,却没有急着帮他签名,“喜欢科幻么?” 刘雨昆狠狠点头,“当然,特别是你的科幻小说,让我看到了一片新的世界。如果不是因为喜欢《第二世界》,喜欢你,我也不会大老远从波士顿赶过来。” “既然喜欢,就坚持下去,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坐在这个地方,为喜欢你作品的读者们签名。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成为你的读者。你生在中国,长在美国,又没有放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或许有一天,你能写出一种跟旁人不一样的作品来。” 于东的鼓励让刘雨昆愣了起来,他呆呆地看着于东,看着于东坐着的位子,耳畔响着的是书店里嘈杂的谈论声。 这些嘈杂的声音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在耳道中慢慢回荡,最终汇成了一句话,却是于东的声音,“想什么呢?” “哦,我,没想什么……” 于东笑了笑,他们聊的时间够长了,再这样聊下去后面的人该有意见了,他提笔在扉页上写下:刘雨昆,希望有一天能够读到你的作品——于东。 “给你。” “谢谢,谢谢。”刘雨昆接过书,如获至宝。 等到刘雨昆走后,于东又进入到紧张的签售工作当中。 一直到五点半的时候,吉米同志外面不要再让人排队了,这个时候大约还有两三百人在排队。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快到七点的时候,签售终于结束了。 也有些人来得迟,错过了签售会,只能站在书店门口捶胸顿足。不过这都是少数,今天的签售会比较圆满,最终统计的结果是三千六百多人次,卖出去六千二百本书,大部分读者都买了两本。 一次签售会来了三千多人,绝对称得上是大规模了。如果于东再加点班,签到十点甚至十一点,应该能够突破到四千。 其实也不是一点水分没有,这三千六百人次中有些是读书会那边组织的,也有些读者排了两次队。 一些排得靠前的读者,签完之后发现还有机会,又跑到后面排队,他们希望多排一次能够拿到特签。 也就是限定每个读者只能买两本,不然要是遇到一些头脑发热的土豪读者,今天签出去的书能多一大截。 当然,今天能有这样的成绩,也有赖于矮脚鸡公司、环球影业、小熊书店以及深空公司四方的营销。 不过吉米认为,这次不过是小试牛刀,等到《第二世界》和《生化危机》相继上映之后,他有信心让数据翻个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