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杨萧去上厕所的时候,路过谭锴的办公室,听到里面传来两声笑声,便伸头往里面看了看。 就谭锴一个,他正拿着份稿子在看。 什么稿子,这么好笑? 杨萧摇了摇头,去了厕所。 几分钟之后,杨萧从厕所出来,再次路过谭锴办公室的时候,又听到谭锴笑了一声,“哈哈,这家伙。” 杨萧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这老谭到底是看的什么稿子,笑成这样? “老谭,看什么呢?” 谭锴正看得入迷,听到杨萧的声音,笑眯眯地抬头,“于东的新书稿子寄过来了,我正在看。” 一听是于东的稿子,杨萧来了兴趣,“稿子今天来的?” 杨萧走到谭锴边上,拿起稿子看了看。 “《火星救援》,新书讲什么的,我看你怎么笑成这样?” “因为真的很有趣,你知道这本书的主角叫什么么?” “叫什么?”杨萧问。 “叫毕东华。” “毕东华?”乍一听,杨萧没觉得这名字有什么特别的,随后仔细一想,便笑了出来,“这是于东、毕飞雨和余桦三个人名字的集合吧。” “应该是。”谭锴点头,“这部小说非常有趣,主角的人物性格很有意思。” “你看了多少了?”杨萧问。 “看了一半了。”谭锴指了指其中的一半,“这是我已经看过了的。” “好,我先把这一半拿过去看,一会儿再来找你要剩下的一半。” 杨萧拿着稿子回了办公室。 这是一部第一人称小说……杨萧也不太确定,因为开头就是一篇日记……又或者按照书里写的,是日志。 “我”叫毕东华,天问计划第三期的船员,因为遇到了沙尘暴,队伍遇到了困难,然后其他船员趁着飞船走了,把“我”留了下来,大概是因为他们认为“我”已经死了。 “我”原本要死了,却又幸运地活了。但是万幸中还有不幸,就是留下来的只有“我”,而“我”根本没有办法离开,此外,物资只够我存活一个月。如今,已经是“我”独自生活在火星上的第七天。 看了开头,杨萧就已经笑了,于东这次写得确实很有趣味性,而且他看的资料也没有白看,就在“我”那些絮絮叨叨的描述中,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就被带了出来。 故事就在“我”的絮絮叨叨中展开了,而且很清晰,包括天问计划——人类登陆火星的整个过程,都不知不觉地交代了。 那些专业术语,明明看不懂,却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因为于东总有方法让它们看起来很有意思。 随着日志越来越多,毕东华这个人物的整体形象也跃然纸面。 一个内心丰富,有着植物学家背景的工程师,喜欢看足球,同时是一个没事爱吟几句歪诗的文艺青年。 在第十三天日志的时候,整篇就一句话:我想知道中国队有没有出线。 这一句话,就把杨萧给整笑了。 至于他吟唱的那些诗……比如他会看着地球的方向说:故乡,是离开后才能拥有的地方。 嗯,第一句就很让人伤感。 随后是第二句:健康,是生病后才会明白的东西。 这句倒也还好。 第三句:活着,只有倚靠死亡才能让人体会。 顺便调侃了《活着》这本书。 第四句:大粪,越臭说明活性越强。 什么嘛! 最后一句不但不工整,还破坏氛围。 不过就因为最后一句,引出了毕东华的计划——他准备在火星上种粮食。 杨萧发现,毕东华废话很多,但是他这些废话总是能推进故事进展。原本读者还在为他那些碎碎念和歪诗会心一笑,紧接着就要为他接下来的处境感到忧心,同时又会充满希望。 他要种植物,能成功么? 只看了一半的一半,杨萧就敢断言,这部小说已经成功了。 它走出了一个很特别的路子,加上于东本身的功底,让故事变得非常有趣,看到现在,只有主角一个人的日记,却一点不让人感到枯燥。 …… 杨萧还没把前面一半看完,谭锴已经把后面的部分看完了。 谭锴拿着剩下的稿子来找杨萧,头一句就问,“怎么样?” 杨萧带着笑脸,“很好,非常好!” 谭锴举了举手上的稿子,“后半部分水准依旧,而且还附了一份感谢信,你看看。” 杨萧接过感谢信,上面感谢了这次提供资料的单位,比如川省科协、金陵航空航天大学。 “于东有心了,回头发排的时候,把这个感谢名单放在最前面吧,让读者们一开始就能看到。” 谭锴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之前还担心呢,担心于东的新书真的写了什么火星移民的故事,被其他人猜中了题材,不太好看。” “这种担心是无谓的,我相信,即便于东写了火星移民的故事,也能写出不一样来。《火星救援》现在发表出去,别人就算想要模仿恐怕也模仿不来,里面涉及了太多的东西。专业知识先不说,那些可能用心些都可以搞定,但是毕东华这个人物的塑造,不是一般人能做得来的。” “倒也对,我感觉这个天问计划要火,名字起得很好。而且你有没有发现,这部小说里面有《第二世界》的世界观,提到了很多《第二世界》里面提到的东西。” “我当然发现了,这是于东的一点小心思。在不影响没读过《第二世界》的读者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还能引发这部分人对《第二世界》的兴趣,很巧妙。或许,等到以后有人解析了这部小说,还会对余桦以及毕飞雨的小说感兴趣。” “所以说啊。”谭锴感慨道,“这部小说,很有心思。新一期恐怕赶不上了,我准备等到下下期就上。” 杨萧点头,“时间上正好,下下期大概在十一月下旬能跟读者们见面,那个时候《第二世界》刚刚在国内上映。这次还是比较幸运的,咱们蓉城也在前期的二十多个城市名单里面。对了,有个事情还没问你,这两期的火星知识专栏反响怎么样?” “反响非常好,不过看了《火星救援》之后,我倒觉得我们的知识科普还是有缺陷,趣味性不够。”谭锴说道。 “是啊,后面编些小故事,做个系列也挺好的,正好跟《火星救援》互补。虽然火星救援里面已经写得尽量通俗易懂,但是还有很多东西不是一般读者可以看明白的,所以以后咱们可以把这些情节拿出来解释解释。” “我也是这样想的。” …… “金陵,我是来得越来越频繁了啊。” 坐在毕飞雨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