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他自然也是全程关注的。 得知《诅咒》没有获奖之后,当天张作海就发布了一篇名为《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书》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面,身为一名一线教师的张作海表示,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连续两届获奖作品,很难说代表了当今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准,在观念和写法上比较传统与保守,没有适当考虑题材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创新。 对传统现实主义和传统历史小说过于偏爱,且在审美内蕴上缺乏对人性的深刻提示。 他还表示,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这些作品,过半在高校的文学教材中很少被提或者压根不会被提到。 “假如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能进入到大学学术传播渠道,就有可能走向难以为文学界大多数人士及广大读者认同的小圈子中。” “文学评奖应经得起读者检验和历史的淘汰。” 张作海主要从自身的经历谈论了对本次茅盾文学奖结果的看法,中心思想就是,作为一个文学奖项,评选有偏好是很正常的,但是绝不能搞小圈子化,脱离普罗大众甚至是脱离大学学术圈。 如果连广大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是修习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都很少看过这些获奖作品的话,那评奖就失去了意义。 张作海身为“鱼冻”头子,他一发声,其他读者都跑了过来,为他加油助威。 【胡继超:张教授说得好啊,虽然说销量很世俗,但如果获得了文学奖之后,依旧不能取得更好的销售成绩,作品本身是有问题的。】 【连一声:我一直都以为,《诅咒》是最符合茅盾文学奖评选标准的小说,没想到它竟然落选了。】 【月氏公主:感觉还是因为于老师太轻了,如果于老师现在四十岁,应该就能拿到这个奖。】 【铅笔头:应该是因为年纪,但既然规则没有规定年纪,那又何必考虑年纪?】 【刘金发:一个作者一辈子能发布多少篇长篇小说,说不定这次之后于老师就没机会了。】 【黑鸭:咳咳,别人这样说没问题,于老师应该不会吧,他多高产啊。】 【小白龙:说不好,现在于老师的作品风格更偏向于大众。】 【天下第一:算了算了,什么茅盾文学奖,要了来吃么?我宁愿要《诅咒》在外国卖一亿本,得不得奖真无所谓。】 【瓜子仁:我感觉还是把目标放在诺贝尔文学奖上吧,就国内文学界这环境,感觉于老师拿诺贝尔文学奖还靠谱些。】 【鼠标:别瞎说啊,招黑。】 【墙上开花:别人是奖项成就人,但于老师绝对是人成就奖项,不给于老师奖,是茅盾文学奖的损失。】 【厚厚的本子:就说你们年轻吧,茅盾文学奖本来就希望能够提高奖项热度,这次不给于老师颁奖获得的热度比给他奖的热度肯定要高,估计奖委会的人这会儿正躲在被窝里面偷笑呢。】 【莫脱罗拉:我曰,真的假的?这么阴险么?】 【快接入口:这个世界比你们想象的要复杂,就凭于老师现在的影响力,这事说不定会传到国外,到时候好多人都知道中国还有个矛盾文学奖。】 【……】 不管是什么时候,阴谋论都很有市场,自从有人提出茅盾文学奖奖委会是故意不给于东发奖,就是为了增加话题热度后,这类说法就流传了起来。 …… 不管外面传成什么样子,于东在家都像是个没事人一样,仿佛大家讨论的事情跟他无关。 这两天他在忙着规划自己的申奥行程,十二月下旬他就要开始四处跑一跑为燕京做宣传了。 为了这次申奥,于东这些天每天都会抽出至少两个小时去运动。 什么类型的运动都有,足球、篮球、网友、乒乓球、排球……只要学校有人玩的,他都会去尝试一下,他当然不指望短时间内学会一些以前没怎么玩过的运动,他只是想跟玩这些项目的老师或者学生交流交流,了解一些跟这些项目有关的信息。 最基础的规则,哪些国家比较强,有哪些明星,比赛的关注度如何,这些都是他想要了解的。 因为金艺运动不是强项,所以有时候他还会跑去金陵大学看看,这几天金陵大学的学生比较幸福,因为他们经常能够遇到于东。 自己没有获奖的消息,于东还是从余桦口中得知的。 余桦并不是一个爱看新闻的人,于东没获奖的消息他也是从冬冬群里面看到的。 当天上午他登录冬冬,就看到群里面好些人在聊这个事情,然后就跑去敲于东家的门,给他说了这个消息。 于东正在批阅学生作业,听到这条消息,表情波澜不惊,只是回了一声,“哦。” 见他没反应,余桦问道:“你已经知道了?” 于东摇摇头,“没有,就听你说的。” “那你一点反应都没有。” 于东笑了笑,“那你希望我有什么反应?” “失望?愤怒?不甘?委屈?怀疑?”余桦连说了几个词,最终撇嘴道,“就算是不屑也好啊。” 于东挑眉看他,“我没获奖,你什么感觉?” 余桦撇头想了想,如实道,“虽然有些不地道,但我莫名地松了口气,要是你真获奖了,我估计要酸死。” 于东笑道,“听到你这话,我倒是有些不甘了,要是获奖,就能看到你那幅酸里酸气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