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玄幻魔法>末日之破碎苍穹> 第八章 急转直下的双城危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急转直下的双城危局(2 / 3)

同体同感,最能感受到苏子贤的内心忧虑。

“你想说他是故意示弱,然后请君入瓮?”古剑帝怜言道,苏子贤颔首:“目前只有这个解释最贴切,斡难河一战惨败,我们势必会派人前来一探究竟。这个时候,与其强行阻拦,倒不如借力打力,故意放松警惕,然后在我松懈的时候,给予最致命的一击。”

“可能是他没有想到,你会自己来?”古剑帝怜判断。

“这也有可能,不过不管是谁来一探究竟,都不可能太弱,倘若我做判断的话,最可能来此的,就是谢子敬。他拥有阎罗本相和佛门神通傍身,所以最为稳妥。”苏子贤回答道。

“所以白脸儿才将沿途的危险种撤掉,是因为谢子敬对死人的控制,很可能超过了白脸儿自己。”古剑帝怜回答。

“或许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不过我现在又想到一个问题。”苏子贤眯着眼睛凝视星罗棋布的夜空道。

“什么?”古剑帝怜问。

“虽然三十万先锋军遭遇伏击是因为偷袭,可想要吃下三十万大军,这股力量,肯定也不容小觑,这股力量来源于何处?现在又在哪里?”苏子贤喃喃自语道。

“三十万先锋军……”古剑帝怜思考这个问题,想不出有什么力量?

三十万先锋军的标准,是针对a级危险种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华夏几大区,即便是单独面对a级危险种入侵的时候,也会有一战之力。

此下,华夏周围已经没有了a级危险种,就算是伏击,也不可能败得这么惨烈。

“三十万先锋军,三十个师团部,只有一个团突围冲了出来。”苏子贤分析时,回想之前小马提到过的:“尚莱失踪的地方,被检测出两种末日残种微粒,一个来自于华夏内陆本土,一个是刚刚在华北出现的残种微粒。”

华北先锋军在出征之前,目标是为了剿灭斡难河中的危险种,这批危险种的残种微粒和以往出现的都不同,是一类新品种。

回归到事情的本身,苏子贤便发现自己一直忽略的重要问题,这一战敌人的战损是多少?敌人数量是多少?最重要的敌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末日危险种?

“大明永乐年间,永乐大帝五次亲征蒙古,在斡难河与蒙古中的部族纠缠了多次。”苏子贤将道法云典中的一条复述出来,时隔千年,再看斡难河。

“大秦也在长城设立类似大明十六青的势力,为的就是地域匈奴,之前你也见到了蒙恬率兵亲征匈奴,数十万人围剿匈奴三千人,之后还是长白剑仙出手,方才平息三千匈奴之乱。”九五至尊骨从历史中找到了苏子贤想知道的答案,并且回答道:“当年永乐帝面对的蒙古部众中,很可能就有秦时的三千匈奴,这三千匈奴,是华夏自古便有的危险种。”

“从一开始的逐鹿之战,我便能看出端倪,帝怜,你是本就存在的,对于华夏中的历史,你应该更了解才对。”苏子贤问道。

“以前我只是一把剑,至于什么时候拥有灵智都不知道,怎么可能知道那么遥远的事情?你要问我,还不如直接问问应龙。”帝怜回答。

“我们可能被五万残兵给耍了。”苏子贤回看数百里之外的居庸城方向,“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坚守居庸城,但在我们来之前,居庸城内便有五万残兵。”

“你怀疑那三千‘匈奴’藏在了残兵中,混进了居庸城?”古剑帝怜问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城内本就薄弱的守护力量,便失去了居庸城的地形优势,而且居庸城城门一封,便会成为三千‘匈奴人’的猎场,城内所有人都会是饕餮大餐中的一份子。”

“我们可见过那些残兵,没有感受到末日残种微粒的气息,是不是我们多想了,这三千‘匈奴人’可是白脸儿的底牌,倘若他放空自己身边的力量,岂不是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中?”古剑帝怜回答。

“三千‘匈奴人’,又不一定要全部派出来,我还记得四万八千人先锋军残兵,两日内就锐减了两千,这两千人在城内被特殊处理,从我进城到离开,都没有见到这两千重伤身故的残兵。”苏子贤轻声言道。

“两千‘匈奴人’,那也是不小的战力,现在我们赶回去,也来不及了。”古剑帝怜说道。

苏子贤从兜里摸出一枚警示烟花,心中叹道:“希望城中的,能有所准备吧……”

“戾!”苏子贤朝着南方丢出警示烟花,一条橙色的烟火划过北方的星空,最后于居庸城北部天空绽放一朵昙花一现的细小彩花。

“这个警告,应该没什么大用吧?这里距离居庸城大概有三百里,能看到的几率很小。”帝怜感觉到苏子贤作为,然后问道。

苏子贤将手中的通讯器打出危险的标语,这是小马特质的,据说是和广寒宫的量子设备连线,信号超强,不过眼前只有简单的发讯器,更多的设备还在研制中。

公元2112年,6月7日夜,边疆长城重镇,玉城

居庸城是正北部的华夏守城,玉城也是无数座关隘中的一个,不过距离居庸城相隔遥遥。

当时三十万先锋军从各处关口出长城,其中居庸城和玉城两处出兵最多,所以玉城内逃回来的残兵也有近万人。

此刻在玉城负责城内城外事宜的,是宝斋堂的少东家张子裕。

宝斋堂的资历雄厚,应对上这个局面,所作的准备要比居庸城多得多。

张子裕带着花子苓、谢子敬同行,在宝斋堂的安排下,从华夏内部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