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4章:嬴州刺史府,移民与联姻 嬴昊将倭国更名为瀛州,既表明了他彻底征服倭国的决心,也是为了更好的统治倭岛。 若是不进行更名,不在当地设立政府,实施政统的话,那就只能进行军统。 军统会牵制大秦的一部分力量,只在可以短时内实施,不可长期以往的,否则损耗的资源太大,得不偿失。 反之,将倭国更名为瀛州,先给予其实,再赋予其名。 有名无实,根基不稳。 有实无名,大义不存。 有名有实,天下归心。 所以,瀛州刺史府的建立,更有利于对倭岛的统治,以及收服倭民民心。 嬴昊设立瀛州的用意,在场众人都明白,但有人却有不同的看法。 “陛下,倭国珍惜矿脉众多,必须掌握在我大秦之手,在倭国设立新州确实势在必行,可‘瀛州’之名未免有些不妥。”张良进言道。 话音刚落,王猛也站了出来:“陛下,不能因倭国出现了个东瀛国,就给倭岛改名为瀛州,‘瀛州’之名,会让倭人想起东瀛国,会影响到两个民族的融合。” “是啊,是啊……” 少部分人点头附和起来。 嬴昊见此则道:“爱卿,此‘瀛州’非彼‘瀛州’。 山海经有云:海外有三大仙岛,一曰蓬莱,二曰方丈,三曰瀛洲,乃仙家之所在。 朕所取的这个‘瀛州’,取自《山海经》,跟东瀛可没任何关系。” “可倭人会不会认为倭岛就是山海经中的瀛洲仙岛呢?” “这……” 嬴昊顿时无言以对,也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问题,毕竟这名字真不能随便乱取,不能只顾着自己的恶趣味自嗨,而为未来的治理留下隐患。 “既然如此,那就……” 嬴昊话刚说道一半,贾诩却插话道:“不如改名叫嬴州如何,我大秦皇室的嬴。” 听到此言,嬴昊顿时眼前一亮,在场众人也都议论起来,都觉得‘嬴州’比‘瀛州’要好。 虽然读音还和之前,但少了个那三点水之后,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嬴州,嬴氏之州,归大秦所有。 以大秦皇族的姓来命名,单从名字上,就表明了倭岛的所有权,更有利兼并倭岛,让本土民众归心。 “太傅此言,深得朕心,就更名为‘嬴州’吧。” 嬴昊大笑道,那么多的心腹爱臣,还是贾诩这个舅父,最懂得揣摩他的心思。 “嬴州设立之后,第一人大都督,就由周瑜来担任,至于第一人刺史嘛。” 说着,嬴昊露出了思考之色。 如今东瀛帝国虽然已被灭国,但不代表倭国就会恢复稳定,在秦魏宋吴明的军事控制下,反而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动乱当中呢。 一旦五国相互争斗,并以倭国作为战场的话,那新的大战又将爆发,倭国人口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暴跌。 由此可见,这个嬴州刺史之位可不好做,必须既要懂政治又要懂军事,否则根本处理不了那么复杂的局面。 一番思索后,嬴昊心中已经有了适合的人选。 “雍州刺史,弘农郡公,秦政,可担任任嬴州刺史一职。” 秦政统帅96,智力98,政治104,他要是都不能处理好嬴州的局势的话,那就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了。 张良、刘伯温、荀彧等人闻言,也都不住的点头。 秦政是宗室中的顶梁柱,确实是治理嬴州的最佳人选,而且让宗室之人担任嬴州刺史也更合适。 “拟旨,命雍州刺史、弘农郡公秦政,率领五万大军,前往倭岛,担任嬴州刺史。”嬴昊朗声下令道。 之所以还给秦政五万大军,自然是征倭大军伤亡近半,如今只剩下两万五千余众,而投降的秦协军去多达十几万。 若是不增派兵力的话,只凭那两万五千大军,未必能镇得住十几万降兵,就跟别说是统治近两百本土百姓了。 “陛下,弘农郡公离任的话,那雍州刺史之位又该交给谁?”王猛说道。 嬴昊想了想,说道:“吴启(起)在征倭之战中立下大功,朕打算破格提拔他来担任雍州刺史。”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刺史之位,级别不算顶尖,但意义非凡,可不是谁都能当的。 要知道在设立嬴州之前,整个大秦也就只有九个罢了,而这九人无一不是开国功臣,为大秦鞠躬尽瘁,立下了显赫的功劳。 凭吴起的资历,跟他们相比,压根没有任何可比性。 九大刺史之后,还有一堆开国侯,都还没担任过刺史呢,区区吴起又哪有这个资格? 当然,若是不论资历,单论功劳的话,以吴起在征倭中所立之功,破格提拔为一州刺史,也是勉强够格的。 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王猛等人才没有反对,皇帝陛下喜欢破格提拔新任,这是好事,说明大秦充满了活力。 嬴昊见众人没反对,心中也暗暗松了口气,他手下并不缺顶尖人才,只缺将这些顶尖人才合理的提拔上来,并且不让不服气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