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走后的第三天,朝堂上又开始了激辩。 这次,被保守派们针对的,正是刚刚升任了吏部侍郎的黄迪行。 准确来说,是针对黄迪行管理下的《京城告示》报社。 原本,京城告示的出现,一度让保守派们作为攻击的把柄,什么伤风败俗之类的。只可惜,皇帝当时也支持记者们“扒粪”,这才让保守派们吃了瘪。 没想到,日报的阵容越来越大,然后,也不知是有意或是无意,他们这一派的官员,被频频针对。 有关于他们的一些花边新闻,一些捕风捉影的丑闻,一些他们当年的糗事、丑事、破事,都被这些记者们给深挖出来,成为了街知巷闻的“新闻”。 如此一来,从康清平以下,保守派的官员们,个个都感觉压力很大。 此时,耿晋启正手拿着一份报纸,冲着黄迪行呵斥道: “黄大人,请你解释一下,这条新闻是怎么回事?” 新闻的头条是《某官员前脚呼吁取缔花魁选举后脚进入风月场所寻花问柳》。 矛头指向的,正是日前在朝堂上呼吁取消京城花魁选举的御史柳大化。 柳大化是耿晋启的得力助手,鞍前马后为他效劳的 ,现在柳大化被攻击,耿晋启自然要帮他出头了。 黄迪行故作惊讶地翻看了一下报纸,然后道:“耿大人,我觉得,这篇报道,没有任何问题啊。嗯,起码人家也没有指名道姓呢。” “没有指名道姓?就差没有直接念咱们柳大人的名号了。” 耿晋启很是气愤地道。 黄迪行道:“哦?真的如此?我看啊。这新闻,真没有直接点柳大人的名字呢。只不过说某位呼吁取消京城花魁选举的大人…… 依我看,柳大人这么一身正气、正直无私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是新闻中所描述的,偷偷跑到青楼去白嫖的人呢?不对。不对啊。” 耿晋启一听,当然第一时间否认:“那肯定的,柳大人怎么可能去白嫖那么没道德了……” “可不,既然不是柳大人,那耿大人你那么激动干嘛了?” “啊。这……” 耿晋启脑子一下子有些转不过弯来了。 是啊,人们没有指名道姓。你真的没法子证实或者证伪呢。 而如果你承认了,说自己去白那个……女票,那岂不是承认,这道德败坏的人,是你柳大化? 进退两难,进退两难啊。 这一场风波,就在耿晋 启悻悻的撤诉,结束了。 可这事没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耿晋启突然发现一件很是奇怪的事情。 自己感觉好像被人盯上了。 无论他去到哪里,都好像有人盯着他似的。 这种感觉,并不是一次两次如此,而是次次如此。 这让他顿时起了警觉。他让人拉网式的去搜查,结果发现盯梢的人,居然就是京城告示社的记者。 可偏偏,这些记者又滑溜得很,像极了那油里的泥鳅,根本抓不到对方。 这一来,耿晋启更加的恼火了,当朝去怼黄迪行。 黄迪行继续一如既往的一推二五六,甚至还搬出了大条道理: “耿大人,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你行的正做的正,你怕啥呢?” 耿晋启语塞。 他还能说些什么?他什么话都不能说呢。 又过了两天,耿府的管家拿着一份报纸,大呼小叫地来找耿晋启。 “大,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耿晋启有些没好气的:“干嘛啊?慌慌张张的?” “您看!” 耿晋启接过来一看,顿时有种血管贲张的感觉,差点要脑溢血了。 只看那版面上赫然是“话本小说”连载。 这个版面,是萧逸之前 策划好了的。他的理由是,现在看书读报的市民比较多,这种人,是话本小说天然的消费者,如果能够用“连载”的方式来笼络住这些人,让他们追着往下看,这必然可以让报纸的销量节节攀升。 为此,他甚至还亲自撰写了一本《大梁僧人西游记》,大火。 现在。这个话本连载小说,题目赫然是《毒舌御史发家记》。主人公,是个名为耕精奇的御史。 小说的梗概,大概是这位耕御史,从小家境贫穷,为了圆他的科考梦,这位耕御史,就“卖身”给当地的一个地主,成为了一名赘婿。 此后,地主资助他上学,他的夫人也全力支持他赴京赶考。 结果这位耕御史做了大官以后,就嫌弃起自家的糟糠之妻来了,他甚至…… 甚至什么,没了。 因为是连载,在篇末出现了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御史大人看着看着,便不禁大汗涔涔。 身子不知何时,甚至湿透了身。 这话本小说里说的,正是他的故事。他的出身,与里面的描述几无任何区别。 连过程一样,最后,他也嫌弃了自家的糟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