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展开进一步研究。 按照港督麦理浩的意图,不出一九七零年代,香江施行九年强迫免费教育,使香江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要强制接受教育至初中三年级的程度。 不得不说,这一点就体现出了,外交官出身的港督麦理浩,和他的前任们,有着明显不同的施政观。 老一派的香江殖民地官僚,执政风格就是简单粗暴地统治,只要笼络住香江华人精英,保证英国殖民地的利益就行了,至于民情都是其次。 只是,一九六七年的暴动,给英国佬上了一课,进而意识到了需要改变长久以来的粗糙统治手段。 这就是为什么麦理浩这一任港督难产,选来选去,最后挑中了外交官出身、此前从来没有施政经验的麦理浩,舍弃了骆乐民之类的传统殖民地官僚。 麦理浩上任以来,施政风格确实极具特色,简单来讲就是,和前任迥然不同地加大包括住房、交通、教育等等在内的教育领域的投入。 表面上看,香江民众终于等到了一位“贴心”的港督,日子要好起来了。 但有一点不得不指出,增加香江民生领域所需的资金,哪里来?英国佬肯定不会,也从来不会出,这笔钱还不是香江人自己的! 在高弦看来,英国人的正治手腕向来高明,印巴分治就是一个随手拈来的例子。 看到香江民怨沸腾了,英国便派来了麦理浩送蜜罐,缓和和分化这种势力。 就拿招娣的历史课本来讲,之前港府从来就不重视历史教育,港督麦理浩上任以来,才借着推动教育发展的势头,正经八百的抓起相关工作来。 这里面的奥妙,一般人很难注意到,大致来讲就是,香江历史是否被归入到中国历史之内。 要知道,中华民族的一大凝聚力,就是数千年从未中断、绵延至今的历史传承,这个优势在是世界其它地方都没有,进而也成了对手们千方百计瓦解的主攻方向。 举例子来讲,无论搞特务的明,还是开口闭口奴才的清,都是这段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则的话,包括地盘在内的很多东西,就被人家有借口抢走了。 而在几十年后畅所欲言的互联网时代,各种否清的口水,未尝不是对手们瓦解初步见效的佐证。 眼前显而易见的是,招娣的历史课本,不会把香江历史归入到中国历史之中,并且只需十几年,便可培养出一个英国人想要的分化群体。 高弦微微叹了一口气,完全领会伦敦意图的麦理浩,借着改善民生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做这些事情,还真是无懈可击。 招娣虽然年纪小,却很会察言观色,注意到高弦叹气的她,好奇地问道:“高弦哥哥,你为什么叹气啊,是我们的教材不好么?” “招娣这么聪明,而且还努力,教材好不好,都没有关系啦。”高弦笑道:“等招娣学业有成了,就到高氏集团来工作,这么大的一个摊子,哥哥需要自己人帮忙维持。” 这些话,招娣都能听得懂,她连连点头道:“等我读完大学后,就去帮高弦哥哥。” 高弦听得哈哈大笑,主动伸手和招娣拉了一下钩。 …… 秦素梅、陆仁宝、招娣来到普乐道十号高宅后,这里确实越来越有家的温情味道了,以至于高弦基本上把晚上的应酬尽量推掉,回来吃饭、读报、看电视…… 这天晚饭时分,普乐道十号高宅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温家的大公子——温恩辉。 之所以说,温恩辉现在是不速之客,主要因为,与他交往较多的英籍警司葛柏,大脑斧的身份暴露了,甚至在警方的监控下,坐上飞机,逃回了英国。 要知道,葛柏可不是一般的大脑斧,其远远超出薪资收入水平的巨额资产,已经被查出来了四百多万港元,进入连香江警务处长和港督都惊动了。 事实上,葛柏一点也不糊涂,早就精明地申请提前退休了,只是交接需要个程序,才不得不逗留在香江,而因为他的英籍身份,和证据充分程度的限制,香江警方也没有急于进行拘捕。 结果,越来越感觉到局势不妙的葛柏,最后竟然豁出去了,找了个机会,溜回了英国。 对于香江警方而言,如此重要的嫌疑人,毫无察觉地坐着飞机,离开了香江,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这个消息传开后,深受贪污风气之苦的香江民众大为愤慨,学生们又开始准备示威游行了,麦理浩辛辛苦苦地营造出来的港府良好形象,遭到了严重挑战。 一向精明过人的温恩辉,也嗅到了不安的味道,这次来找高弦,希望可以帮着他的红颜知己余朵朵,移民到米国。 高弦心说,你们这些人最安全的逃生地点,应该是宝岛,因为两地始终不会有引渡协议之类的东西,比你们犯更大事的吕乐之流,就是如此保命。 不过,高弦没必要表现出自己的明白,而且温恩辉也有自己的考虑。 “朵朵无名无分地跟我多年,我一定要保她下半辈子安然无恙,这个忙你可一定要帮到底啊。”温恩辉前所未有地诚恳请求道。 高弦才不信温恩辉表面上装出来的可怜,但他的态度还是很痛快,“你也清楚,我是个商人,极少拒绝送上门来的投资。” 温恩辉欣然道:“那就好,我已经在温氏集团经营出了不错的局面,有了相当大的话语权,正有意在米国展开投资,还请高先生不吝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