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事如今是里最大的事情,也对我产生了好影响,让我从以前京中默默无闻的闺阁少女变得瞬炙手可热起来。 京中开始有公子来走我的路子,想要抄近道得到姐姐的欢心,询问母亲她们喜欢什么样的女婿。 我回答,母亲都说了不打算干涉姐姐的决定,只要姐姐喜欢就成。 风度翩翩的年轻公子一拍大腿,无力感叹道,这事太难了啊!要得到你姐姐的欢心,怕是比得到陛下的欢心还难呢。 这人基本都是一过眼云烟般的存在,战绩最好的跟姐姐成功约了三顿饭,最后还是饮恨败北。 到后来,姐姐边出现了一个长辈们盖章“很有缘分”的人,是父亲的故交之子,名唤楚洵。 楚公子是个非常不错的年轻人,而且从前曾跟姐姐有过婚约。 那时的楚大人升职太快,母亲觉得齐大非偶,不欲让对为难,所以去了信说婚事作罢。 现在对虽然远不如姐姐优秀,但也算是京城中难得的适龄未婚青年才俊,又跟姐姐的祖父也就是洛太师有亲,所以这两人的相看又提上了日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有交情的缘故,姐姐似乎对这楚公子很满意,据我所知,他们两人至少一起在面约了五顿饭,楚公子还登堂入室,还时不时被请来中小坐。 这几年来给姐姐介绍和相看的青年才俊实在不少,没有五十也有三十,楚公子是唯一一个有这样待遇的人。 大都觉得他们两人的事情会十分顺利,但是我总觉得姐姐对那楚公子好像缺了点什么。 楚公子人不错,上带着习武之人独有的爽快和朗,玉笙只跟他见过几面就混熟了,也一直很喜欢他,非常乐意对成为他未来的姐夫。 但我总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姐姐最后选择的人不会是他。 后来我和玉笙讨论起姐姐归宿时,我说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尘埃落定的人可不是楚公子,玉笙觉得他们十分很合适,并提出了要和我打赌,赌注就是他最喜欢的黄玉螭虎镇纸。 我也欣然应了下来。 原本以为这个赌局很快就要分出胜负,结果接下来姐姐就被派去出使代国,成了这次使团的副使,所有有关成婚的事情暂且搁置。 这次出使代国的正使还是桓王,上次他的副使是季表哥,这次成了姐姐。 我们果然跟桓王殿下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姐姐去到那边之后经常跟我书信往来,我也说起了当年在代国那边的生活。 姐姐有一次来信时问我,想不想回幼时生存的代国王城中看看,我回信说想。 我那时以为她不过是随口一问,结果她后来真的来了信,请因公北上的父亲带我同去。 此站在代国王城的城墙之上,我是跟之前全然不同的心境。 我对着姐姐感叹,那段时过得真的很苦,没想到现在可以过得上这样好的日子。 姐姐笑着说,虽然我这话有点心灵鸡汤的意思,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苦难的确也是一笔财富,你和玉笙性子显比京中大数的世子弟要更加坚韧,更加吃苦,够知足常乐,这并不是坏事。 姐姐说话很好听,简单的话语就像是娓娓道来的故事一般,有种三月春风拂面的感觉,听得人心里舒服极了。 异国他乡的夜晚,我少有点害怕,姐姐让我跟她睡在一起。 我在宫女的帮助下沐浴更衣完毕,回来寝室同姐姐一起休息,正看到她摊开信纸写字,楚洵的名字在最上头,看来是打算给楚公子写信的。 我还记得和玉笙打的赌,忍不住凑过来询问,这两年相看了那么青年才俊,姐姐究竟喜欢哪一个?是不是心悦楚公子,想着他,所以才会想要给他写信。 姐姐轻轻摇了摇头:“跟这事情无关,主要是准备说一缘由。” 我忍不住继续好奇道:“什么缘由?” 姐姐突然叹气道:“你年纪还小,且不懂呢。我只是想着,如果最初是带了目的投入了一段关系,为了不要错得更,很事情还是提前说开,及时止损得好。” 我的确没有听懂这话的意思,撑着脑袋思考了很久。 姐姐被我凝眉苦思的样子逗乐了,她拿笔杆轻轻敲了敲我的头:“念念你还正是长体的时候,还是早去睡吧,我一会就好。” 我听了这话规矩地去床上躺下,不打扰她写信。 姐姐在边的感觉的确让人安心,我这么躺着躺着就睡了过去。 一觉过后,我在半梦半醒之际,朦胧看到她还没有就寝,而是捧着一本书在灯下研读。 第天起床后我特意看了一下,究竟是什么书这样好看,让姐姐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结果一翻开那本书,我就傻眼了。 这并不是让人欲罢不的话本或者琴谱,而是表哥所写的一本刚发行的策论。 这几日跟姐姐相处的时比之前几年更要长久,我也有了很新的发现。 譬如她每次出前总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