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渡伸手拿出锦盒中的“回环”,戴着右手的无名指上。这枚“回环”虽然是按照宋未冬的尺寸做的,但好在沈渡手指细长,可以顺利将“回环”戴在无名指上。
“回环”较多使用于民间的暗杀组织中,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内里暗藏玄机,只有民间少数的铸造机构才具备生产的能力。这些铸造机构暗地里生产“回环”卖给几方财力丰厚的杀手组织,以获得巨额利润。同时,也有少数权贵会花重金去向匠人定制“回环”,在背地里行一些不光彩的害人勾当。
“皇后……”沈渡低声念道。他自然不信“回环”是皇后随手赏给宋未冬的,他的太子妃想来是想明哲保身,既不做皇后手里的刀,又卖他一个人情。
沈渡不讨官家和皇后的喜,他自己心眼里明明白白,也不在意。天家情谊淡薄,他从自己生母薨逝的那一天都尽数体验过。官家自从先皇后逝去后,一直心有芥蒂,不肯面对他这个儿子。而宋玟,他儿时曾无意听到过宋玟向官家提议废掉他这个太子另立储君,官家当时并没有立刻否决掉这个提议。
儿时的他对当不当储君并无所谓,可刚刚经历丧母之痛的他,看到父亲动摇的神情,只觉得心寒。沈渡早先猜测到宋玟指婚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巩固宋家地位,却属实摸不清宋未冬的态度。
“殿下。”冰冷的声音响起,打断沈渡的思绪。
五百单膝跪在阴影中,将今日的所见所闻悉数禀报。
“只需护太子妃周全,不用禀报她的行踪,我不感兴趣,”沈渡将指上的“回环”摘下,放回到锦盒中,将锦盒朝五百的方向递去,“去一趟老师那里,劳烦老师寻找制作这件金器的匠人。”
“是。”五百说完,接过锦盒,消失在阴影之中。
沈渡看向在一旁还未吃完的那碗桂花红糖芡实,抬手拿住汤匙舀起一勺芡实,送入牙下咬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看来他聪明的太子妃还是懂的。
次日卯时,宋未冬带着一身晨间的秋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向慈元殿走去。每当宋未冬要去向皇后请安时,她总会怀念起广陵的生活,自家娘亲每日睡到自然醒,没有一天起得比自己早的。家里也没有什么晨昏定省的规矩,兄长还会每日换着法子逗她开心。
宋未冬请过安后,等到辰时所有人离去,私底下去与宋玟讲话时,有意无意提到一嘴想去沈渡宫外私宅居住的事。
“怎么突然想去外头住了。”宋玟听罢只是看似和善地笑笑。
“殿下白日都在宫外,晚上又不愿意留宿在未冬这,未冬住在宫外不是能更好接触到殿下?姑母,未冬也想早日实现您的愿望。”宋未冬坐在宋玟的身边,挽住宋玟的手臂。
“好孩子。”宋玟继续笑着,轻拍宋未冬的手背。
宋未冬也对着宋玟微笑,她对宋玟的心思不感兴趣,只是沈初华作为公主在宫外有宅院,可以自由出入皇城。宋未冬不一样,作为太子妃宋未冬一边要担心私下出入皇城会被发现,另一方面还有心疼每次进出花去的冤枉钱。
与其左右受难,还不若借着这几位的手出宫。
宋未冬回寝殿后着女使们收拾好东西搬到马车上,等到沈渡那方的人送来出宫文书,便带着明月和霜枝以及宫内一名叫做阿碎的内宦驾着马车前往沈渡宫外的私宅。
马车一路颠簸,许久后坐在车内的宋未冬听到车厢外驭马的阿碎说道:“娘子,到了。”
明月和霜枝扶着宋未冬下马车后,阿碎将马车赶去后院停放。宋未冬眼前的宅院看着并不是很大,带有古朴素雅的气息,总能让人联想到一些文人墨客的风骚雅趣。宅院的院门半掩着,院内的清荷池塘此时已错过季候,风过处便有落英纷然。
霜枝上前将半掩的院门推开,发现院内站着一名小官人。这小官人穿着一身红艳的交领长衫,外头还松松垮垮披着一件深红的广袖长褙子。而今虽已入秋,他却是左手拿着一把桃花折扇扇风,右手拿着扫帚打扫院落。
他回眸,瞥见站在门外的宋未冬等人后,停下手头上清扫的动作。他将扫帚斜靠在一旁的桂花树干上,朝宋未冬作揖道:“见过太子妃。”
“不必多礼。”宋未冬说着,提起裙摆跨过门槛,领着明月和霜枝走进院子。
院中的小官人闻言直起身子,腕上的佛珠串随着他的动作没入衣袖中。他抬步,将宋未冬带入屋舍下,说道:“小人名唤棠华,为太子殿下看守这方院子。娘子的居所小人已差人收拾妥当,后院也已有人候着替娘子搬运行装,娘子若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小人便是。”
“那便劳烦了。”宋未冬观眼前之人容貌鲜妍,衣装亦见富丽之色,言行举止之间皆是不凡,怎么可能只是区区一个守院之人。只是他未曾想着隐藏自己,宋未冬也不会想着去戳穿他。
“你可知还有几人知晓这方宅院是太子殿下私宅?”宋未冬问道。
“除殿下和小人外,还有大理寺卿知晓,”棠华浅浅一笑,躬身回话道,“不过娘子放心,卿大人与殿下情谊深厚,为可信之人。”
“多谢。”宋未冬朝棠华颔首后,由棠华引路,朝宅院中居所走去。
宋未冬到居所时,阿碎还在帮着院内的仆从搬运行装。宋未冬站在外头稍等片刻,待阿碎跑到她跟前,便让霜枝和明月各自去收拾东西,自己则由阿碎掺着手往屋内走。屋内的装潢风格与整个宅院的装潢风格相差无几,家具简洁素雅,梁宇窗檐间又见古典之色。
宋未冬在屋中榻上坐下,从佩挂的口袋里拿出二十两白银与一页信纸交给阿碎。
“你与霜枝今晚趁月色去找霜月,把东西交给霜月,她会告诉你们怎么做。”宋未冬朝阿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