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棋圣?
庙号守门员?
为国生子?
???
刘启一脑门问号,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他倒并不在乎天幕说他夹在爹和儿子中间存在感低的话,在他心目中他爹自是英明神武,而他的宝贝儿子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这不正是证明他眼光卓绝吗?
但这些外号是何意?
看了这么久天幕,刘启早看出后世人促狭的性格,他们取的外号多半不是字面意思,这什么‘庙号守门员’和‘为国生子’,听起来也不像是在夸他,而‘大汉棋圣’……
刘启拧眉,不会说的是那件事吧?
……
不会说的先帝那件事吧?
刘彻脸色有些不自然,先帝棋艺虽然不错,但也谈不上棋圣,所以……天幕说的不会是先帝与吴太子下棋,怒而掀棋盘的事吧?
可那都是吴太子嚣张无礼在先,后世人怎如此促狭!
刘彻不悦。
吴太子不过没了一条命,却害得他爹名誉受损,真该死啊!
【“不得不说,汉景帝刘启不管是谥号还是名字都名副其实。”
“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而‘启’字,在古汉语中有开启、萌芽、启发、开拓的意思。”
“这个看似存在感低的汉朝皇帝,不仅延续了父亲苦心营造的良好局面,而且还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精心挑选和培养的继承人打造了一个能安心‘复九世之仇’的环境。”
“承前启后,莫过如此。”】
汉文帝面上看似不动声色,但不自觉挑起的嘴角却出卖了他。
他没想到,本只是权宜之计立下的太子,竟然能交出如此出色的一份答卷。
刘恒一脸漫不经心地将目光转向大臣们,人精的大臣心领神会齐齐恭维道,太子雄韬伟略,陛下后继有人,咱大汉巴拉巴拉……
刘恒听着心中说不清的得意,清咳一声,吩咐侍从将太子召来。
而汉文帝忠实粉丝李世民隔空向自己的偶像投去羡慕的目光,他要是也能拥有孝景皇帝这样的继承人,他能乐疯,不过想到承乾,他又自觉自家太子也不比景帝差多少,好好培养,定能青出于蓝。
再看为继承人破过大防的嬴政,他酸了,他真的酸了,为什么这刘邦,皇后担得起事,还有接连有出息的子孙?而他只是想要一个守成的后继之君罢了,这要求过分吗?
【“如果说盘点历史上被低估的皇帝榜,刘启怎么说也该光荣上榜。”
“历史上大部分史学家对汉景帝的评价都类似与‘孝景遵业’‘继文之则’,或者因他脾气不好,是个暴躁老哥,而评价他‘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但后面这个评价或许不必那么在乎,毕竟评价人是宋朝文人,尽管当事人是个才华横溢的大家,但趋于当时的普遍价值观,作此评价也不出奇。要知道被宋朝乃至后朝夸上天的宋仁宗,可是个连敌国都痛惜他驾崩的‘圣君’!”
“说实话,小时候听到这个传闻时还天真地想这可真是一个好皇帝,但懂事后再听到就觉得可乐了,我真想请问流传这样逸闻的宋朝人,你们到底是用高超手段进行反讽,还是真心觉得敌国皇帝为宋帝去世而大哭是因为你们官家圣德伟彰?”】
呃……他们是真心这样觉得的。
宋仁宗往后或多或少得意过这个逸闻的人们脸色难看得不行,而宋仁宗之前的皇帝大臣尴尬得不行,他们觉得他们大宋在天幕、或者在后世人心中简直是个小丑,什么都能来阴阳怪气他们。
赵匡胤咽下一口血,心里恨不得时间流转回到他“被”黄袍加身的时候,他一定要严词拒绝,他宁可当一个“忠诚”的臣子,也好过被这样反复羞辱。
嬴政发出一声嗤笑,原来后世文人心中的“圣君”就是这个德行,让他代入他被六国国君赞许有加,就觉得恶心得不行,他甘愿被这些六国余孽在背后咒骂不已,他们的痛苦和愤怒,不过是在彰显他的宏大伟业罢了。
而深有同感的汉帝们对此也非常不屑,连被恶评的当事人刘启都满不在乎,一个连统一都做不到的王朝,说出的话跟犬吠有什么区别?
【“脾气暴烈?嗯,是,毕竟刘启是少年时受到挑衅就能不顾对方诸侯太子的身份,操起棋盘送对方回快乐老家的暴躁小哥。”
“冷酷多疑?嗯,对,毕竟刘启可以为了被认定能实现自身宏伟蓝图的太子能毫无顾忌施展拳脚,而毫无留情除掉另一个儿子。”
“刻薄寡恩?嗯,没错!毕竟这是老刘家的传统艺能,他们会冷静地挑选着能为他们所用的臣子,却又在对方开始妨碍江山大业冷酷决然抛弃。”
“但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大忌的缺点,放在一个以江山社稷为终身使命的君主身上,又何须批判呢?”
“就像宋仁宗,他或许是个好人,却绝不算是一个好皇帝。”
“用所谓圣人品行去要求一个皇帝,实在是天底下最可笑的事。”
“而对明君的标准,绝不是唐宋之后、儒学盛行之时,所要求的君王德行修养,而是明确的、不容置疑的——他对当世百姓的贡献,以及对整个华夏民族的贡献。”
“这也是为何,被史书上各种批判穷兵黩武的暴君秦始皇、汉武帝,在后世被所谓‘洗白’了。”
“当然,对于汉景帝来说,虽然被质疑批判品行,但其功业并不需要后世来为他‘洗白’,因为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所创造的煌煌伟业,已经为他送上永不绝响的赞歌。”】
刘启对于天幕上对他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