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自求吾道> 第七百二十章 局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二十章 局解(3 / 4)

缘。好,我答应你!”

章霁的话无疑是给这场皇位争斗盖棺定论了。

那些投靠晋睿王的皇亲国戚都不明白章霁先前还说不会参与晋国事务,怎么一会儿工夫就投到了太子一方。

万兴殿上空,石武见大局已定便和夏茵茵一起回去了通天如意塔。他要将塔内与钟展和方易相关的人全部清除。

深知事情严重的晋睿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他求饶道:“皇后娘娘,小王是一时糊涂才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还请皇后娘娘看在我们同宗的份上从轻发落。”

晋睿王都如此求饶了,那些投靠他的皇亲国戚更是争先恐后道:“请皇后娘娘从轻发落!”

星回无视晋睿王和那些皇亲国戚,她对方峻道:“峻儿,这些人是你在成为新君前要处理好的。怎么做全看你!



方峻想着晋睿王他们对他和星回的逼迫,他毫不犹豫地下令道:“郭威,将晋睿王一干人等押去天牢,以谋逆篡位之罪处置!”

晋睿王一方闻言个个面如死灰,若被定下谋逆篡位之罪,他们不但要受车裂酷刑,还会从皇室族谱中除名。如此重罚让晋睿王这边的一些皇亲国戚恶向胆边生,他们目露凶光地朝方峻扑去,想要寻得一线生机。

可被石武嘱咐过的章霁如何会让他们得逞,在那六名昏了头的皇室宗亲扑来前章霁就将他们全部打晕。

郭威赶忙带人按住御案下方的晋睿王一众。这下晋睿王他们想摆脱谋逆篡位之罪都难了。

星回在看到郭威率人将晋睿王他们押去天牢后,她知道这第一关算是过了。她问向下方朝臣道:“你们都是晋国的肱股之臣。晋国遭此大难,你们觉得该如何昭告外面的百姓?”

那些朝臣在小声议论过后,由一名两朝老臣站起说道:“启禀皇后娘娘,我等一致认为那刺客是晋睿王安插进皇宫的。为的就是刺杀太上皇、皇太后以及圣上。这样他就可从中取利谋朝篡位!此等恶行即便是将他千刀万剐都不为过。但皇族脸面在前,我们认为此事不宜外传。我们可以先将宫中的消息封锁,然后对外昭告说陛下突染恶疾,于除夕子夜驾崩,命晋国上下服丧二十七日。我们再在大年初五向外传播太上皇和皇太后思念圣上导致积郁成疾的消息。等大年初九一到,太上皇和皇太后相继薨逝的消息便能被百姓接受。至于晋睿王和那些参与谋反的皇亲国戚,只要在太子登基前秘密处决即可。”

方易怎么都不会想到,他为了亲近星回选择提拔的玉瑾一方郭威等人会成为日后真正帮到星回的后手。而他想到的对星回和阿四的处置方法冥冥之中落到了他自己与他父母身上。

星回和方峻商议后认同了这些大臣的提议。

章氏三兄弟见这里不再需要他们。他们和星回等人道别后就回去了通天如意塔顶层。

章霁三人对等在顶层的石武与夏茵茵作揖道:“见过二位前辈。”

石武道:“你们今日做的不错。”

“多谢前辈夸奖。”章氏三兄弟回道。

石武道:“你们各自取出一枚记录玉简,以自己灵力写下‘今后五十年不得出晋国皇城半步,否则道誓临身形神俱灭。五十年一至,速速回归外隐界’。写好后就将玉简放在自己储物袋中。”

章氏三兄弟不敢有违地照做。然后他们就感觉自己的金丹被一股灵力包裹,其内那道雷霆咒印已消失不见。

石武解除三人的雷霆咒印后继续说道:“你们来晋国的目的我在对章霁搜魂后就已知晓。原本我在你们受人蛊惑对我朋友出手时就该杀了你们的。但你们的运气着实不错,我朋友为你们求情,而我的计划也需要你们的参与。如今两相抵消我准许你们附庸晋国国运修炼五十年。时间一到,你们就回归外隐界。为求保险,我要你们发下道誓,我在离开前也会抹除你们脑中与我和轩家村相关的记忆。刚刚那玉简也是为了让你们可以提醒自己。”

“晚辈遵命!”他们连连点头道。若不是石武下令要求他们留在晋国五十年,章氏三兄弟恨不得现在就回去外隐界。

石武在三人发完道誓后就用手掌依次按在他们头顶。他将章氏三兄弟脑中与他和轩家村相关的记忆全部清除。

看着陷入迷离状态的章霁三人,石武对夏茵茵道:“走吧,我们去跟四叔告个别。”

阿四一直在宫里守到玉瑾和星回睡去才回了晋安公府。

时值夜半,来到屋前的阿四看到屋内亮起一盏灯火。石武的声音随即传来:“四叔,是我。”

阿四轻笑着进门,石武这么做就意味着晋安公府方易的内应都被拔除了。

夏茵茵待阿四进来就和石武一同起身,她恭敬作揖道:“四叔好,我叫茵茵。”

“你好。”阿四回过后又对石武道,“你小子眼光不错。”

石武没有过多解释,他问道:“四叔,星回无碍吧?”

阿四点头道:“她在方易死时受了很大的打击,不过晋睿王他们的夺权让她根本无暇去伤心。为了方易,也为了峻儿,她必须坚强。”

石武松了一口气道:“自此金为和方易的局就都解开了。星回今后会为了她心中那个完美的方易好好活下去,而我们也除去了那个要将星回当成灵力补给的方易。”

“小武,谢谢。”阿四感激道。

石武道:“四叔您客气了。”

“这声谢也是我帮星回和峻儿说的。你本不用做得这么彻底,但你还是做了。”阿四道。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