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以后。 “1986年,琼·杰特桑暌违八年来日巡演,在武道馆的演唱会上,现场宣布了自己将要参加隔年全女性阵容的音乐节‘NAONのYAON’…” 朝日电视台神通广大,甚至弄到了琼·杰特在演唱会现场丢炸弹、宣布要参加音乐节时的场面。 “而向她发起演出邀请的,正是策划了音乐节的岩桥慎一桑。” 画面一转,琼·杰特面对着镜头,说起往事,“慎一送了THE BLUE HEARTS的唱片给我。他说,‘那是一颗蓝色的心,你是一颗黑色的心’。” 她一边说着,一边露出笑容,像在讲个开心的笑话。 电视里,配合她的发言,打出日语字幕。 昔日开着“蓝心与黑心”玩笑的岩桥慎一,以及今日为了送给她“蓝心与黑心”对乐队伸出手来的琼·杰特。 又一个无比纯粹的人出现,为了她相信的东西,为了她信任的人,对着乐队伸出手来。 琼·杰特主动邀请了进退两难的乐队前往米国演出,还邀请这颗蓝色的心,担任她和自己黑色的心正在进行中的巡演其中一场的嘉宾。 THE BLUE HEARTS,这支在曰本深陷泥沼的乐队,背上忽然插上了翅膀。飞向广阔的天空,俯瞰壮阔的海洋。 而为他们插上这对翅膀的不是旁人,还是岩桥慎一制作人。 节目的最后,前往了米国的乐队,站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面向着台下的西洋人观众,用蹩脚的英语,做着自我介绍: “我们是THE BLUE HEARTS,我们来自东京!” 话音落下,演出开始。在异国他乡,在陌生的舞台上,他们唱起自己的歌—— “‘那的确是重要的事,我一生都不会忘记’。乐队的脚步迈向广阔的、同时也是未知的未来。” 在歌声、摄像机拍下的兴奋的西洋人观众的表情、以及乐队成员的卖力演出里,旁白开始说起了这期纪录节目的结语。 “尽管未来是未知的,但有一件事却清楚明了。” “是自由。因为拥有创作的自由,所以才拥有起飞的力量。” “展翅飞向米国的THE BLUE HEARTS,送他们站到那里的风,正是‘自由’,以及对于自由的绝不妥协。” 电视画面里,开始滚动起制作人员的名单。 “奔向星辰大海”式的收尾,尽管未能交代乐队接下来要如何,但看在观众眼中,足以感受到乐队的力量、以及一种“敬请期待”的希望。 想要再继续关注这支乐队,看看他们接下来的动作如何。 这份希望,延续了观众对于乐队的期待。期待感又强化了对于乐队的同情,对于创作自由被蛮横干涉的愤慨。 要支持这支乐队!不能让他们就此倒下! 而一边是对乐队的期待,另一边,在节目结束的同时,那个穿插在其中的名字——岩桥慎一,那颗撒在观众心里的种子,也在这种期待中,被灌溉着生根发芽。 是这位岩桥慎一制作人,为乐队送去了“奔向星辰大海”的翅膀与风。 这一期的纪录节目,主题是THE BLUE HEARTS的事件无疑。但岩桥慎一这个人,却像是这期节目的暗线,吸引观众的眼球,挑动观众的好奇心。 直到节目结束,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一个气概十足的印象。 岩桥慎一是谁? 仅仅是这期节目中透露的信息,根本无法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幕后的黑衣人往往神秘十足,但露出其中的一角,就让观众不能忘怀。 年轻有为,相貌堂堂。既有瞩目的商业成绩,还有敢于为地下音乐出头的气魄,满足了普通观众眼中对于音乐制作人的一切想象。 在年轻的观众眼中,他是值得崇拜的对象。年长些的观众,则被他这份男子汉的气概打动。而在一些看了节目的主妇心里,这个外表硬朗的年轻制作人,宛如音乐界中的任侠主角。 这期节目,不仅把观众对THE BLUE HEARTS这支乐队的期待拉满,同时,还让观众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幕后黑衣人。 一方面是崇拜、欣赏的观众,另一方面,还有更多觉得岩桥慎一这个名字熟悉的观众。 但不是在他制作过的唱片内页里看到过,也不是因为刚才节目里不断提起带来的错觉,而是在前些天…… 那个如同连续剧一样接连播出的系列广告:融合。 …… 电视机里,节目播放到尾声,开始滚动起工作人员的名单。当太太的津津有味看完了后半部分的节目,总算又有了旧话重提的余裕。 她看看丈夫,又拉长声调,“那个啊~” 丈夫瞄了她一眼,“什么?”节目看完,总算有关注妻子的余裕了。 “那位岩桥制作人很了不起吧?” 丈夫露出个“又来了”的表情,“你就是喜欢他那张脸吧?”为一张照片都能好话说尽,真是让人受不了。 “很厉害吧?”太太心里装着更重要的事,一点不在意丈夫的态度。 当丈夫的点点头,“那倒确实厉害。”……实在是个让人想说点坏话跟太太对着干都说不出来的人物。 “嗯、嗯。”太太点点头。 她话头一转,“你刚才说,那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