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夜的烟花过后,很快迎来了春节,新一轮的庆祝在爆竹声中开始了。
春节这种日子,往往京都热闹不过别处。
旧帝在位时还好,他喜欢热闹,好爱民间技艺,对杂耍、戏曲颇感兴趣。
因此往年常常要举办一场举国欢庆的春节典礼,集结一帮文人雅士去民间看上几场精彩的杂耍,听几台大戏,又或是会上一二美人。顺便让他们吟诗作赋,歌咏自己的亲民之举。
今年不同了,那时他被一刀扎进了胸膛,瞪着眼睛直愣愣地死在了皇位上,如今尸体已经被埋入了皇陵。
于是再没人去主持一场浩大的春节盛宴,这年的春节,住在京都的人觉得天气比往年更冷了些,仿佛没了热闹,连热气也减了几分。
这一年的春节,江府更是异常冷清。
尚书一向是酷爱提携帮助同僚,加之一直位高权重,往年这个时候门槛已经被送礼的人踏破了,而今却一个人也没有。
不少与他关系要好的官员都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了,剩下的一些不是连忙告老还乡远离风波的,就是被卸了官职,贬为庶人的。
如今算了算,全须全尾留在京城的,竟然只有他一人了。
而那些个不熟的、准备来攀附的,也都赶忙闻风丧胆地夹起了尾巴。
尚书如今没有太大的自由,女儿也不在身边,家中仆役也都被抓了,偌大的江府没了往日的热闹和气派,一瞬间门庭冷了起来。
他枯坐在门前那棵老树底下,头发一下就花白了,一瞬间像老了十岁。
寒风吹进了院落里,他打了个哆嗦。
芷兰忙给他披上了件旧裘衣,安慰道:“老爷,快进去吧,院子里风冷,不要冻着了。”
说着她扶起尚书回了书房。
朝廷还是给他们供了煤炭,省着用用足够撑过冬天了。
他望着在屋里给他四处找暖炉捂手的妻子,忽然想起了逝去的发妻。
当时也是这样的情形。
他因为支持三皇子,不愿站队,便受朝廷两边排挤,成了个人人唾弃的对象,甚至害得家人也因此遭受牵连。
那时他已经而立之年,却还有些少年心气,跪在家族祠堂面前,他一边忍受着父亲的毒打,一边昂首,凌然道:“我不过是为了苍生黎民!”
父亲却道:“逆子,你知不知道你会害了我们江家!”
他记得那日以后,他被打的一个月没能下地。
当时只有君澜陪在他身边,又是替他求药又是悉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
她原本是宋家的掌上明珠,如今却要做他的糟糠之妻。尚书心中情绪复杂。
与发妻初遇之时,自己年轻气盛,又刚刚中了状元,骑着匹高头大马从宫里出来。
一路上引得无数人侧目。
此时前面来了辆精致的马车,车上的帘子被掀开了,一张清丽的脸探了出来。
二人视线相撞,都露出了诧异的神情。
回去以后他向父亲打听才知,这是宋大人的女儿,宋君澜。
从此,再难以忘记这个名字。
后来他多次上门,终于三媒六聘将她娶回了家。
婚后,二人琴瑟和鸣,不久夫人便生下了明柔。
只是他那夫人聪慧却体弱,产下明柔后便日渐坏了身子,再难生育。
而在他被革职之后她却冒着和家人决裂的风险去向她父亲求情,求他宽恕这个不愿意支持自己父亲一派的女婿。
他父亲大为不快,甚至劝她和离,说她这样的名门闺秀,世间男子都趋之若鹜,何须吊死在他江谨瑞一棵树上。
她却说,他是这世上难求的君子,是国之栋梁、江山社稷之人才,这世上不会再有除她夫君外的男子能入她的眼。
那日大雨磅礴,京城许久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雨,而她跪在雨里,在宋府外的大理石地上,整整跪了一夜。
最终这也奏效了,宋大人爱女心切,于心不忍,不得已只得上京求情,最终尚书又回到了了原先的位子。
而她却在这场雨后旧疾复发,病入膏肓。
临死前她躺在尚书怀里,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宛若呓语道:“照顾好明柔…别再…别再争了,就当是为我。你要好好活着…娶个新人,不要让明柔没有母亲。”
他泪流满面,心痛如刀割。
往后几年,他如她所愿娶了小门小户的芷兰给明柔做母亲,可是芷兰软弱,虽对明柔视为己出,能力却难以让家中仆役信服。
于是明柔不得不在十五岁的年纪,死了娘亲的三年后,挑起了治家的担子。
而那时城中那些与他不对付的人又开始败坏明柔的名声。尚书深感有愧,便随她舞刀弄枪,只要她安康快乐。
夫人死后,尚书深感心力衰竭,不愿再顾朝廷争斗之事,只一心处理国中事务。
新君上位后,并没有苛责他当年的行为,只是明里暗里削弱了他的势力,加上他这些年勤勤恳恳地忠心为国,那偏爱文官的皇帝也没有再过多与他为难。于是他渐渐坐上了尚书的位子。
上天似乎对他格外网开一面。
如今,叛军策反,朝堂死伤无数,又唯独他苟活了下来。
他依然想不通为什么独独把他放走,这些年的朝廷里似乎有不少事是他所不了解的。
他站在风波外,仿若雾里看花,看不真切。
另一边的云川城——
明柔已经快一整天没看到李崇晦了,昨天回去后她便见他神色复杂地盯着自己看了好久,今天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