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那支西伯利亚部队的冬季防寒装备有多好呢?最有资格回答的是1941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在莫斯科郊外瑟瑟发抖的德军。许多纪录片里留下过西伯利亚部队的身影,思嘉对划着雪橇的他们记忆深刻。现在那身保暖服和白色伪装服,皮靴和护耳帽,以及配备防冻润滑油的武器太适合朝鲜半岛的冬季了!
负责军需的斐迪南少将代表德国和苏联交涉,很快达成协议。用一批欧盟轻工业品比如热水壶和流行的T恤衫等,兑换了西伯利亚部队的冬装十万套。思嘉再加上德国军粮中的部分东西,凑齐了一批援助物资,计划紧急交付给未准备充分的志愿军第九兵团。
11月6日沈阳车站,第一批物资已送达,载着准备入朝的20军战士的火车紧急停车两小时,消化了一部分。但因为十万火急军情如救火,有几个师并未停下,战士们还是穿着并不适合的薄棉衣和胶底鞋入朝。对此,在德国以自己当年惨烈教训告知的情况下,军委决定通过后勤车队将物资送到每一个战士手里。
100多辆志愿军汽车组成的车队将完成这项任务。
而空中力量有多重要在这个火烧眉毛的时候体现出来。驾驶着苏联米格战斗机的亚历山大上校正率领飞行编队为志愿军的这一支运输车队展开护航。
在冬季,□□天雪地的原野和山峦并不能对佩戴着墨镜的飞行员造成视觉干扰。萨沙俯瞰下方,崎岖的盘山公路上,要仔细看才能发现披着伪装的志愿军汽车队在山路上行驶——那都是苏制“嘎斯51”卡车,每一辆都满载物资。
打头那辆车的驾驶室坐着汽车班班长牛兴功。他稳稳把着方向盘,专注行驶——美国人飞机来炸又怎么样?咋们也有飞机护航!志愿军不带一个怕字!他炸他的,我跑我的!炸不死我就继续跑!一定要把这批后勤物资交到目的地!
行驶中他突然听到一阵嗡嗡声,是美军轰炸机!!有经验的班长立刻下令隐蔽,所有志愿军士兵离开车辆!原本估计要咬牙扛一波轰炸机的投弹———汽车兵就是头顶飞机轰炸的钢铁运输线!注意炸过后路面的弹坑别掉下去!
但是没有发生想象中的惨烈轰炸——-那轰炸机呼啸着还没俯冲下来,空中便冲来另一种飞机疾速直扑轰炸机群!其呼啸声压过了轰炸机!声音之尖利让志愿军战士们忍不住死死捂住耳朵。
班长举着望远镜仔细一看,“那是咋们的飞机!”
所有秘密参战的苏联及德国空军人员都穿着志愿军军装,他们的飞机也暂时涂改上了八一标志借此掩人耳目。萨沙的这架米格16喷气式战斗机对上美国的F-51野马战斗轰炸机存在着代差。连机身低反射率的涂装都远胜花花绿绿放飞的野马。
至于美方轰炸机也有战斗机护航?理论上是。但美国人可没料到会遭遇空战,一年前中国开国大典上全部飞机集合才十几架呢!他们漫不经心地轰炸并未有护航——
于是,志愿军战斗机对美军轰炸机可称碾压。美国人在怀着“中国哪来的先进飞机”的惊讶中,轻易被几发飞弹击落。
一名飞行员成功弹射出舱,跳伞的时候大概脑袋上还挂着大问号:对方是谁?怎么能这么强悍?不好!我要变俘虏了吗?
亲眼目睹了这场简短交锋就结束的空战,志愿军汽车兵们欢欣鼓舞,“飞机真好啊!”有个十八岁的小战士念叨道,“我有机会学吗?我学开车的时候师傅都夸我呢!”
“别惦记着以后的事,先踏踏实实完成任务!”
“是!”
这队汽车兵重新出发,车队在白茫茫山间和原野上继续行驶,他们信心满满,因为空中始终有标志为八一的飞机!
战场击毁敌机数目又增加了的萨沙镇定自若地拉升米格战机,带领编队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履行护航任务。美军此时的轰炸机是P-51野马型,他明白如果没有苏德的空中支援,将会给志愿军汽车运输军团造成多大牺牲——他仿佛看到了从前时光下,弹坑密布的山间小道上躺着一列列冒烟抛锚的卡车,那些英勇的战士会在轰炸机的连番空袭下被炸死烧死。所以,这就是他心爱的姑娘致力于改变的过程和历史。萨沙理解她,支持她。他为自己能帮助妻子实现心愿,更为国家赋予的使命感到自豪。他伸手摸了摸飞行服内贴身藏着的桃心吊坠项链,掏出来在唇边亲吻了吻。
在许多支萨沙这样的飞行编队护送下,志愿军物资后勤保障大幅度得到了改善。后来人把朝鲜战争的空中护航称为米格走廊或者雄鹰走廊。
美国有些后知后觉地在11月发现,志愿军有空军,而且比想象中强大得多,居然是喷气式飞机!但总司令麦克阿瑟自信之极:他的飞行员素质优秀!不但有二战老兵,新兵训练起码有五百个小时!绝不是对方可以匹敌!至于战场上坠毁一些飞机就更不用担心了,美利坚的生产力还不能填补?这比太平洋战争的损耗少到哪里去了。
统御包括流亡海外英军在内的多国部队的感觉好极了,麦克阿瑟的恢弘蓝图依旧是圣诞节前打过鸭绿江就让美国小伙子们休假回国。这话甚至刊登在了国内造势的报纸上。
大文豪海明威冷冷地看着,随即提笔痛斥麦克阿瑟在害死小伙子们。他还拉上爱因斯坦等人组成反战联盟。
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位钱姓科学家,回中国的途中被海关拦住并关进监狱,结果这事被宣扬得在科学界广为人知。他的老师,西奥多冯卡门带着自己的一众爱徒和同事们强烈抗议设法营救。而欧洲大陆的威廉皇帝科学研究所则继续孜孜不倦,几年如一日地给包括钱先生在内的这些科学家们寄邀请函,变着花样凸显欧洲现在主题是科学无国界,科学即包容。
再看亚洲朝鲜。1950年11月25日,一支来自南非,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