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两还要重要的东西。
一言蔽之,所图极大。
谢圭璋朝那个深不见底的洞道掠去一眼,淡淡地抿起唇角,问:“你可见过那位东家?”
小沙弥惘然地摇了摇首,说没有。
复思忖了一番,他且道:“他们将洗好的钱,盛放于簸箕之中,一律送了进去,然后,我就再没有见到他们出来过,那一个隧道,应当是衔接着另外一条地道,是回通佛寺禅院的。”
谢圭璋一副若有所思之色,道:“此处洗钱洗了多久?监事住持获悉此事,为何不管?”
小沙弥没有说话,似乎谢圭璋的这个问题,钩沉起了他记忆之中很沉痛的一桩往事。
小沙弥看向了宗济法师,道:“师傅,这些过往,还是您来说罢。”
宗济摇了摇蒲葵扇,素来散淡的神情,变得有一些苍朽起来,眼前掠起了一片恍惚,道:“哎,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本来,郴州不仅是温泉之城,更是古寺之邦。
郴州下辖有六个县镇,每一个县镇,都坐落有不少寺宇古厝,当年,佛法大行其间,当地的香客颇为旺盛,礼佛之习,在郴州府蔚然成风。
当时,塞北等地战事频发,先帝御驾亲征,出征需要丰沛的军饷,军饷意味着海量的钱,但国库空虚,帝王微服出巡江南,发现郴州各县的佛寺古厝香油钱旺盛,不少地方官从中捞取不少油水。
先帝获悉此情后,盛怒不已,同时计上心来,椽笔一挥,专门给郴州设下了一个香油税——
一方面能够芟除地方官捞取黑心钱的陋习。
一方面,这些收取上来的钱,就能充作军饷,这般一来,能显著地解决塞北军情的燃眉之急。
前面提到了,郴州下面有六个县,香油税对于前面五个县并不会构成太大的压力,因为各县的佛寺颇多,香客络绎不绝,所捐供的香油钱,去交付香油税,还绰绰有余。
但对于最后一个县——临武县——而言,可就是苦不堪言。
临武县的佛寺,一点都不比前面五个县少,大抵是有前面五个县这些「珠玉」在前,临武县的这些佛寺,就显得蒙了一层尘埃,格外黯然。
来佛寺上供的香客,寥寥无几,县里地的官府,自然也不可能从香油钱里抽出油水来。
香油税一直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临武县佛寺不景气,就对这里多加关照,若是多加关照了,其他县肯定会有意见,所以,还是一视同仁为好。
临武县的前知县急坏了,施压给县内的佛寺,结果,众人一律狗急跳墙,很多佛寺,一夜之间人去寺空,众僧纷纷投奔隔壁县的古寺,最后,偌大的临武县里,就只有苏仙岭上的白露寺尚还在苦苦支撑,它之所以还没倒,是因为清华镇的百姓给它提供源源不断的香火。
清华镇,因地理位置的缘由,很多男子,要么下海,要么外出经商,留在镇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妇孺老弱,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为了祈盼家中的顶梁柱能够平安回来,她们亟需一个心灵上的寄托,于是乎,她们每日皆会上白露寺烧香,进行祈福。
但是,清华镇不过是个蕞尔小镇,人口不足一千,每个人均捐的三两文钱,对于填满规定好的香油税,简直就像是攀登蜀道,难比上青天!
这可怎么办呢?
总不能逼迫全镇所有百姓都去白露寺上香罢。
更何况,当时临武县的前知县,除了写一手漂亮的书面文章,就没有别的本事了,反正,上面是从百姓们身上搜刮油水,又不是官府,是以,前知县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白露寺的监事住持,完全焦灼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简直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刚好遇上了从苏州流落而至的宗济法师。
宗济法师当时还没有改名号,仍旧是无寐。
流离落魄的无寐法师对监事住持说,予他一个收容之所、一个新的身份,他会为他解决香油税的燃眉之急。
监事住持听闻过无寐法师的盛名,无寐法师曾经为太皇太后讲过经,又是寒山寺颇有名望的僧人,若是白露寺有他坐镇,日日上供的香火,定然是络绎不绝,如此,香油税还用愁吗?
自然是不用发愁的。
打从无寐法师,以宗济的名号问世,白露寺果真一扫以往寒碜的面目,慕名而至的香客熙熙攘攘,在寺内上供的香火,更是前所未有的旺盛。
宗济法师遵守了自己的承诺,为临武县免除了沉重的赋税,甚至是,让临武县的发展水平,在短短数年内,一举位居六县之首。
在这样的时刻里,监事住持与宗济法师二人之间的矛盾亦是逐渐出现了,宗济每日接待的香客至多不超过十人,香客所提问的问题,仅限三问,纵任香客愿意斥厚资,但宗济也绝对不愿意再开金口。
宗济生性率性散淡,不论住持如何威逼利诱,他也没有同意。
许是尝到了金钱的甜头,加之宗济年事已高,可能撑不过几年便要圆寂,监事住持想让他收徒,承学他的掐算之法,好能继承其衣钵,将白露寺的香火传承下去。
监事住持引荐了几个得意的子弟,宗济淡淡纵掠了一眼,这些僧侣之中,一行一止气性浮躁,一切为财,而非为生民。
宗济法师峻拒了住持引荐而来的门生,反而钦点了正在外院洒扫庭除的扫地僧。
扫地僧是新来的,什么门道也不通,就被宗济法师收作唯一的徒弟。
因为没有正式的名字,宗济法师为他赐名,曰为惠生,表「惠普民生」之意。
监事住持对宗济法师这种收徒的做法,委实心存芥蒂,但又不敢过多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