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白家这么多代太医,如何能平安终老。
至于自己的爹娘死于非命,她很小的时候就打听清楚了。前朝最后一位皇帝是个暴君,当今陛下将他斩于宣和殿,也算是帮她报了杀父之仇。
是以,她自小便下定决心,想跟着祖父和兄长好好学医术,将来自然也是要继承衣钵。
只可惜在祖父眼中她毕竟是个女娃!太医署倒是有医女,但白爷爷不同意白芨当医女。
这个宝贝孙女虽有些不同,但白爷爷心意不变!
由于血脉的原因,白家祖上有不少女子行径异于常人,族谱中有记录的不下十位,所以,白爷爷也是见怪不怪。
虽不想她当医女,但白爷爷对她也是诸多用心,总指望着能把她教好,只愿她学得琴棋书画女红女诫,全然是为她将来找个好人家嫁出去作准备。
白芨对琴棋书画女红女诫自来是消极怠工,在女学跟其他女弟子们打架,被女学扫地出门。
在邺城女弟子们的推波助澜之下,很快成就了白芨刁蛮任性不学无术的恶名!
白爷爷无奈只得请夫子们上门授课,可她气跑了四个女夫子和三个琴师不说,在书画师傅关夫子收藏的大师名画《溪山垂钓图》的留白处画了一株白芨还沾沾自喜,自此便再也没人敢来白家教书。
唯独下棋是白爷爷亲自教,被逼着学会了一点,但也是个臭棋篓子,经常把白爷爷气得吹胡子瞪眼。
她软磨硬泡想学医,可白爷爷唯独不教她医术,好在兄长白文元是个温和心软的,教她学了一些皮毛。想来也是家学渊源,她倒是比那琴棋书画学得更好些,尤其于针灸一术,颇有心得,十几年下来,竟有小成。
别家姑娘十六岁就定亲出阁,而她白芨因恶名在外,虽长到十八岁,却还是待字闺中,可她一点都不着急。她本就打算等过了花期,祖父松了口,她就可以悬壶济世,游历天下了。
白爷爷本来十分担心,好在得道老友抱石散人来家中拜访时,正值白芨十八岁生辰,便替白芨批了命,说她有伏羲大帝护佑,是非富即贵的旺夫命格。再加上白家添了新丁,所以,白爷爷虽心中着急,却也不催她,想着她定是能有一份好姻缘的。
祖父不催,兄长和嫂子纵着,白芨的日子自然十分好过。
生辰宴后,白芨依然在家逍遥度日,凑在兄长跟前帮帮倒忙,偶尔还能逗逗软糯的小侄子。
可不想,这邺城还有梁京墨这么一号人物!
梁京墨,靖王世子,妥妥一个药罐子。
据说是胎里没养好,是以自小体弱多病,取名都没有查阅族谱,直接取“京墨”二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家是做书画生意的商贾人家。然则京墨实是一味药材,有止血之效。应是盼着他无病无灾平安长大,才取了这名字,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梁京墨十岁之前跟着他母妃在普云观养着,虽偶有小病,但练了一些拳脚功夫,也还算是顺遂。
养到十岁时,抱石散人云游到普云观,说梁京墨必须回邺城,只有如此他的伯父也就是当今的陛下才能顺利登基为帝,国祚绵长,否则不详。
于是,梁京墨只得回了邺城,新王果然安稳登基,皇帝定国号为大梁,年号为元兴,并立刻封了梁京墨为世子,赐下世子府。
可自那以后,梁京墨的身体每况愈下,几次病危。
而皇帝自己无子,梁京墨于社稷有功,是以对梁京墨这侄子自然是十分偏爱。
药材都是用最名贵的,医士自然也是最好的,白太医就是世子府的常客。可收效甚微,梁京墨依然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几次病危。
除了求医问药,冲喜自然也是冲过的。
世子身份尊贵,再加上他偶尔康复走在人前的时候,那叫一个丰神俊朗,更有少许诗文流传,是文采斐然的风流人物。是以虽知道他有病在身,多是想着自家女儿嫁过去也定不会受苦,毕竟世子妃的身份摆在那里,高门显贵也是愿意将女儿嫁过去冲喜的。
可是,新嫁娘嫁入世子府不到半年就死了。
如果只是一个,那也便罢了,三个都是如此,梁京墨克妻的名声也就落下了。
如今梁京墨已经长到二十三岁,世子府邸依然没有一个当家主母,靖王妃不知掉了多少泪,可也是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有了前车之鉴,现如今也没有人愿意把自家女儿送进世子府这火坑了。小门小户的女子,梁京墨自己看不上。
元兴十年,刚过大暑,梁京墨又犯病了,此番十分凶险。
太医署署令白广白与众太医商议之后,上禀:这一回已然无力回天!
世子府有条不紊开始准备后事,寿衣寿棺都是现成的,早已准备好多年了。
皇帝得了消息,立刻亲临世子府,看着奄奄一息的梁京墨,握着侄子瘦得骨节分明的手,老泪纵横:“此番真不行了吗?那墨儿可有遗言?”
梁京墨有气无力,明明是个青年人,却如耄耋老人一般说话:“能不能……换个医士……试试?侄儿……总感觉……侄儿……还能活?”
才二十三岁,这么年轻,白发人送黑发人,皇帝泣不成声,就算是哄哄他,也当应下:“好!”
皇帝应下这一声好,太医们立马跪了一地。
这一声好应的实在是大大的不好!
这意味着太医署办事不利!太医署的太医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个个后背发凉。
皇帝走到下首,拉起署令白太医的手:“寡人听闻卿之孙女乃伏羲大帝庇佑之人!”
皇帝这话一出,众人明白原来皇帝打得是冲喜的主意。
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