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抗战之最强铁血军神> 第685章 鄂南作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5章 鄂南作战(1 / 2)

小鬼子120师团和101旅团可以说是没有遭到太大抵抗,便轻松攻占了赣省北部高城,但是他们同样的,没有围歼华夏国任何部队。

对于日军部队来说,现在他们占领区面积很大了,除非要地,他们没有必要在去攻占了,而且冈村宁次给右路日军的任务,是围歼赣省北部华夏国部队,从东侧楔入湘省,以配合中路日军夺取星城。

现在小鬼子是攻占星城了,但是他们却没有围歼任何华夏国部队,最重要一点,在这几天时间内,罗尤青已经指挥19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稳住了阵脚,两个集团军数万大军封锁日军前往湘省道路,他们摆开架势,要和小鬼子决战。

120师团中将师团长流川真一很谨慎,他知道华夏国部队也不好招惹,否则106师团怎么会被围歼呢?

尤其是当流川真一得知中央军嫡系74军已经赶来参战,他有些心虚了,他知道74军曾经是围歼106师团的主力。

自己带着部队去和前面华夏国部队决战,流川真一没有这个胆量。

围歼华夏国部队,楔入湘省,这两个战略目标,流川真一都没有实现,继续前进和数万华夏国部队较量,他又担心自己会成为孤军,然后遭到围歼。

106师团孤军深入被围歼的事情,可发生没有多少。

流川真一开始给冈村宁次发电,他让冈村宁次来做决定。

冈村宁次当初在汉口会战的时候,就是因为让106师团孤军深入,然后遭到彻底围歼,在得到流川真一的汇报后,冈村宁次有些心虚了,虽说当面中央军比不上苏阳部队,可中央军同样不是软柿子。

120师团属于警备用三联队师团,武器装备还不如106师团呢,冈村宁次想了想,他还是不敢让120师团去冒险,毕竟120师团要是被全歼,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可是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冈村宁次心里又觉得憋屈。

鄂省桂花城,这里位于鄂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与湘省,赣省接壤,素有鄂省南大门之称呼,此时冈村宁次11军司令部,就在这里成立。

现在冈村宁次情绪不是很好,右路日军进展不错,而且攻占了重镇高城,可是冈村宁次现在要的却不是这些,他希望右路日军围歼赣省北部华夏国部队,或者能够从赣省楔入湘省,配合中路日军作战。

现在,也就是九月十八日,中路日军部队和左路日军部队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中路日军以第六师团从正面对十五集团军部队展开攻击,奈良支队则是从东侧迂回,而上村支队则是和海军陆战队在海军舰艇掩护下从洞庭湖出发,准备在十五集团军侧后登陆。

这两路日军部队开始行动后,冈村宁次又有了担心,上村支队隶属第三师团,而第三师团驻守地区是长江北岸,他们对长江南岸情况不了解,冈村宁次担心他们会出事。

现在又得到120师团流川真一发来的电文,他心情可谓糟糕透了。

盯着地图看了看,冈村宁次目光开始朝着高城西北方向看了过去。

“司令官阁下,这里是华夏国30集团军部队的阵地,这支部队是川军,战斗力比较差。”看到冈村宁次脸上露出疑惑表情,一旁的宫崎周一立即开始汇报说。

“原来是川军部队。”听到这个汇报后,冈村宁次脸上露出冷漠笑容。

右路日军突进到高城,可是却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就好比在金山走了一圈,可半点黄金都没有带走,冈村宁次可不愿意让右路部队空手而归。

不能冒险去对付中央军,冈村宁次开始让右路部队围歼战斗力较差的川军。

他要求流川真一留下一部分驻守高城,部队主力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围歼该地区的30集团军部队。

1939年九月二十日,日军120师团和101旅团部队开始轻装前进,他们留下必要部队守备高城,主力开始向高城西北方向的30集团军机动,妄图将该地区守军全歼。

但薛伯陵却是早有准备,紧接着,罗尤青开始指挥19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部队,全力向高城进行反击!

而在此时,湘北作战依然在持续中,第六师团部队激战两天时间,这才攻占十五集团军前沿警戒阵地,他们开始向新墙河以北十五集团军52军主阵地发起攻击,双方在新墙河以北地区展开激战。

到九月二十一日,双方激战依然在持续中,而此时19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对高城发动反击,因为右路日军主力去围歼30集团军,高城只是留下小股部队,这里的小鬼子,随即开始陷入到苦战中。

而此时在隽州的日军33师团部队,也开始在冈村宁次命令下展开了行动。

33师团部队开始在中将师团长甘粕重太郎指挥下出发,他们部队迅速开始对当面华夏国部队采取了行动。

冈村宁次考虑到33师团刚刚组建不久,所以他对33师团进行了特殊安排,33师团虽然隶属中路日军,但冈村宁次是要求他们沿着幕阜山南下,配合第六师团作战,同时还能够随时支援在赣省作战的右路部队。

在冈村宁次看来,33师团即便战斗力再差,对付幕阜山一带一些华夏国部队,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33师团虽然是警备用三联队师团,但是他们在此次作战加强了重武器,战斗力并不是差,而且日军大本营吸取101师团和106师团经验教训,在组建33师团的时候,没有完全利用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组成,他们是从前线抽调了大量底层军官和老兵为骨干,补充新兵组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