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石一号”的建造计划很快就提上日程了,相对于海洋牧场人工投礁作业的悄然无声,“榆石一号”的建设则是显得壮观了许多。 每天都有工程船来往在榆石岛与鬼头礁的建设现场,为了能够储存更多的建设材料,榆石岛还特意开辟出了一块空地,用作“榆石一号”的材料仓库。 巨大的钢架和网箱堆积如山,各种稀奇古怪的材料让任何一个路过的人都会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引来不断的啧啧声和讨论声。 为了赶工期,头戴安全帽的建造工人们甚至就住在这些工程船上,除非是风雨恶劣天气才会到榆石岛上来休息,那个时候这些大型工程船的真容才出现在榆石岛老百姓的视野之中,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是远离码头的位置,过大的吃水深度让它们根本无法靠近岛屿。 复杂的建造过程也是一种考验,即便是张艺坤等人也只能在施工队安全员的带领下,才可以到现场观摩,大多数时间大家都只能在安全线之外静静地看着这个庞大工程项目的一点点诞生。 “榆石一号”的建造也引来了众多的参观者,四房乡乃至县里都将其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推荐给前来的上级和宾客,特别是邻省发生海洋事件之后,这种高度智能化的海洋养殖工程,是目前最理想的项目,只是巨额的资金让众人都望而却步。 以往遇到这种事情,无论是张艺坤还是周毅林都是非常不情愿的,这种参观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甚至连正常的工作都无法进行,每天都在迎来送往中度过。 不过这一次则是不一样,张艺坤得到了消息,如果“榆石一号”能够得到上级的认可,那么就会有不小的优惠待遇,不仅在政策上获得大量的支持,还有可能拿到充裕的资金,让榆石岛有些紧张的手头稍微宽松一些。 为此,张艺坤、周毅林还有秀娟等人,就不留余力地招待这些人,希望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 毕竟“榆石一号”建造的每一天,都是大量的资金在消耗,而且这不是人工投礁可以暂停,必须要一鼓作气将整个工程完成,否则将会一事无成,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纵然有海洋牧场一二期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面对“榆石一号”数千万的资金需求,依旧是有些捉襟见肘。 榆石岛的办公室里,大家几乎每天都要开会,张艺坤这些商业高手也不得不集中精力对工程进度进行研判,计算所需要的资金用量,几乎没怎么受到资金困扰的他们,有时候为了几毛钱的单价争执个不停,手中的计算器被摁得啪啪乱响。 王远鸿、周放等人也在不断关注着,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榆石岛来完成这个壮举,榆石岛的老百姓们也用自己的法子来支持着。 “榆石一号”的建设也成为了诸多关注的焦点,这种敢为人先的项目不是谁都敢去做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榆石一号”初具规模的时候,上级的政策扶持总算到了,让众人有些紧张的腰包稍微轻松了一些。 有了充足资金的支持,“榆石一号”的建设速度再次加快。 在大家殷切的期盼中,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个庞然大物就这样屹立在榆石岛的一侧,犹如一座新生的岛屿横空出世,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让这个恶名远播的海域变成了榆石岛未来的聚宝盆。 完工之后的“榆石一号”体型巨大,能够容纳数十万斤的鱼类在里面自由地遨游,流畅的海水使得整个牧场保持着清洁,避免了养殖场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生,不仅减少用药提高鱼类品质,还可以降低养殖费用。 张艺坤特意从外地高薪请来了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管理“榆石一号”,还从岛上招募了一些有学历的年轻人到上面去跟随学习,他们以后将会是“榆石一号”真正的管理者。 这些名贵的鱼类被分阶段投入了榆石一号的巨大的网箱之中,坚固的网扣不仅挡住了它们逃离的道路,也阻拦了那些游弋在外面的天敌攻击,除此之外,跟在大海中没有太大的区别。 水下的高清摄像头可以让技术人员时刻能够观察到这些鱼类的生长情况,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来调整各种的数据的科学配比,增加或者减少光照或者是投放天然饵料,让它们可以健康的生长。 有了高科技的加持,智能化的养殖工作如虎添翼,这是几乎所有榆石岛老百姓、包括张艺坤等人之前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当第一批鱼类长成商品规格的时候,大家都不敢相信回报来得如此之快,虽然相对于巨额的投资,首批的回报并不算太高,对于习惯于多年才能见到回头钱的海参养殖来讲,这个速度已经是超乎想象的。 虽然这些鱼类的价值远不如海参,可是一次产出的数量巨大,足以让大家咋舌不已,这种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的鱼类,无论是口感还是品质都要远超在池中养殖出来的,甚至比鱼排网箱中的都要强不少,自然吸引了不少客户的青睐。 为了这个重大时刻,张艺坤特意安排了一场庆祝仪式,邀请了不少榆石岛的老渔民登上“榆石一号”,亲眼见证榆石岛捕捞事业的变化。 当巨大的网兜在吊车的缓缓启动中慢慢提升,一条条鱼儿不断跃出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金光。 在吊车巨大的力量下,这些肥美的鱼儿被轻松地送入了货舱,按照重量大小分门别类装入了水箱之中,等待着运输船前来。 不少老渔民唏嘘不已,从最初的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拼搏,到现在坐在洁净的办公室里,轻点鼠标就可以让这些鱼儿轻松入网,甚至都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装箱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