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云块,在空中缓缓地移行,阳光暗淡,天气阴冷,给人一种压抑沉重的感觉。更让人压抑沉重的却是敌人大举压境,以及惨酷的后果。 “轰,轰,轰……”几发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飞了过来,在土围子上爆炸,经过加固的土围子经受住了炮轰,并没有坍塌,只是掉下了不少土屑。 远远的,一个日军军官拔出指挥刀一声狼嚎,大批士兵立刻呐喊着弯起腰冲锋。几挺机关枪象毒蛇信子般疯狂扫射着,枪声如爆豆般密集。 五米多高的土围子内侧,搭起了可供瞭望和踩脚射击的木架子。 从各村逃难而来的百姓在头领的指挥下进行了分工,战斗打响,男青壮年守围墙,妇女运送弹药和石头,老人和儿童送水送饭、救护伤员。 土围子有六个门,每个门后都布置有土炮。这种土炮还比较特殊,能够连发五炮,叫做五子炮,炮膛内装黑色火药,用碎铁块或碎石块作炮弹,能打到将近两百米,所过之处横扫一片,被村民们称之为“铁扫帚”。 轰,轰,轰,三门五子炮率先发出了怒吼,无数碎铁块象雨点般横扫向鬼子和伪军,伴 着刺耳的惨叫声,受伤的敌人捂着脸部,捂着身体,倒地哀嚎。 但这并未阻挡敌人的冲锋,敌人以为土炮不能连发,且装药时间长,此时正是乘势往上猛冲的好时候。伴着更加急促的喇叭声,便又嚎叫着涌了上来。 轰,轰,轰,五子炮稍加停顿,再度吼叫起来,猝不及防的敌人吃了大亏,但他们付出了伤亡后,也接近了土围子。 上午十点,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已经进行到白热化程度。村外,日军的膏药旗飘飘摇摇,刺刀在闪着寒光。寨子里,浓烟滚滚,被炮弹击中的房屋变成了一堆堆瓦砾。 轻重机枪子弹象雨点一样射向土围子,炮弹不断地爆炸,土炮抬杆也在轰响怒吼,硝烟在寨子周围一团团升起。 寨子里多门“五子炮”的炮膛都发热发红了,只能一门一门地轮换着浇上煤油降温。 弹药快用完了,妇女们便把家里的铁锅砸成一块块的碎块,送到阵地上来;把铁耙子齿一根根掰下来,直接放到炮膛里打。 死伤不小的敌人开始冷静下来,集中炮火攻打土围子的薄弱处——东北角,这里的围墙是新修的,相对要矮一 些、薄一些。 厮杀残酷而血腥,爬上土围子的敌人终于被压了下去,墙里墙外布满了敌人与守军们的尸体。 在承平之时,他们都是安分守己的百姓,只知寻求一己的个人利益,家人的安全冷暖。但是当侵略者触及到他厉,一挥手,带着自己的中队跑步而去。 “二排,你们在战斗打响后,猛烈攻击村南的伪军,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击溃这帮软蛋,然后向东北的小沙岗靠拢,与一排配合,粉碎鬼子夺炮的企图。” “是!” “三排,夺炮成功后,你们从寨子东北方向从鬼子后面进攻,与庄子里的人马形成前后夹击,迫使鬼子停止进攻,撤出寨子。” “老李,鬼子的军官和机枪手等技术兵种,就交给你们了。”于殿魁会客气而郑重地向狙击手下着命令。 “放心,一个也跑不了。”李大壮微笑着点了点头。 于殿魁会释然地一笑,望着寨子的方向,神情沉重起来,自言自语地说道:“希望他们还能坚持坚持,能让咱们的部队偷偷运动到指定位置。” 于殿魁受命守卫这里,他调动了本直属连的几乎全部人马,有五百多人,副 连长于杰也紧急调集了能先能兵力,向敌人的后路包抄。 之所以没有直接进攻,而是先仔细观察了一下战场上的形势,因为此番出动的兵力并不占多大优势,如果盲目出击解围,可能会陷入一场大混战,没有胜算。 这或许对正在浴血奋战的村民有些不公平,但这应该是最稳妥的办法,盲目把队伍压上去,与敌人打一场堂堂正正的战斗,于杰舍不得,于殿魁会也心照不宣。? 午后,敌人再次起了进攻,炮弹不停地轰击着土围子的东北角,日伪军又分头进攻,以分散庄子里的防守力量。 战斗越来越激烈,土围子的防守险象环生,北边的敌人上来了,几个壮汉抬着炮飞跑到北边救急;北边压下去,东头的又冲上来,他们又抬着炮到东边。 炮弹很快打光了,炮也打红了。鬼子的炮弹不时在脚下炸开,有人被炸伤,有人倒下去就死了。但是在生死攸关的情形下,人已经打疯了,村民们一点也不知道害怕,脑袋被大炮震得嗡嗡响,也没有人往后退。 敌人的火力很猛,围墙上的人只能从观察孔向外看,而不敢露半点头,敌人已经 接近了土围子,枪法又准又狠。由于距离近,五子炮开始失去威力,只能用步枪,冲锋枪猛射。 轰,一声巨大的炮响之后,围墙终于被炸开了一个大窟窿。一个勇猛的战士提了两扇门板冲了上去,去堵那口子,一炮弹打了过来,门板被打得粉碎, 围墙里面的三间木匠铺转眼之间变成了一个大炸弹坑;前仆后继,又有战士扛着门板来了,还没堵上,门板又被炸得粉碎,子弹、铁雨隔着口子疯狂对射。 围墙的口子越炸越大,不幸的消息传遍了全村,妇女、老人、小孩提着菜刀,拿着长矛、棍棒都来守口子,用石头砸,又击退了鬼子的三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