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炮火准备之后,敌人认为势在必得的凶猛进攻最后在五十米距离被各种枪弹的密集喷射,以及黑压压的手榴弹雨所粉碎。 扔下数百具死尸,敌人狼狈地退了下去。而阵地上的一线守军也开始撤退,撤退到第二道甚至是第三道防线。 二战中的最优秀的防御专家,德国的海因里希是当之无愧的。他经历了无数重要的战役,一次又一次,苏联人都试图在他的防线上打出缺口,但每次都碰的头破血流。 最后一次在施劳弗高地,虽然德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但海因里希的防御艺术达到了同等条件下无人能及的高度。 他成功地把兵力雄厚、炮火猛烈的朱可夫拖住了三天,在战争的最后几天中把苏军最优秀的统帅搞得灰头土脸。 海因里希的妙招之一便是在苏军炮击前,命令德军暂且撤出第一道堑壕,使苏军如雨点般的炮弹全砸在了空无一人的阵地上。等到炮击结束,德国人又迅返回了阵地,给予冲锋的苏军以迎头痛击。 同时,这样还可以保证部队在即将被敌人压倒前,把他们及时撤出战场,在第二条防线以逸待劳。 不过,这样做风险也很大。 陈天民同样坚定地相信纵深防御的重要性,他给军官们讲过这种战术,并想出了减少风险的一些办法。 比如现在守军所采取的,便是把第一道战壕修得又宽又深,对敌一侧挖有两尺高、一尺半宽的平台,使战士们能够蹬在平台上向敌射击。 而敌人要是在没有炮火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攻,占领了第一道战壕的同时,也掉进了类似“板凳战壕”的陷阱,将被很快反击出去,甚至伤亡惨重地被歼灭。 陈天民还相信完备的战壕工事可以有效抵御炮火的杀伤,最大限度地保护士兵。鬼子的炮火是很猛烈,但与欧洲战场却差距很大,更无法与朝鲜战争相比。 在那样的炮火强度下,战壕、铁丝网、地堡依然能够坚强存在,就只能说明依托战壕完全能够抵挡住日军的炮火轰击。而在华夏,不是战壕不管用了,而是挖得不好,修得不够坚固,不能让士兵得到有效防护。 再一次的猛烈轰炸,持续了更长的时间,直到鬼子指挥官确信敌人已经遭到重创,才再次起了进攻。 令鬼子大感迷惑的是,进攻再次 遭到了挫败,阵地上的守军岿然不动,待鬼子和伪军前进到百米内才突然露头开火, 六零迫击炮、榴射射器、抛射手榴弹、轻重机枪、步枪,三道堑壕形成了梯次打击,密集的火力如同喷的炽烈岩浆,把敌人打得死伤累累,狼狈而回。 “啪勾!”一声枪响,一个受伤的鬼子在地上想用手臂撑起身体,脑袋上却挨了一枪,变成一片血红。 王二宝观察半晌,觉得再没有合适的目标,观测员催促着,两人钻进了猫耳洞。 敌人的进攻暂时停止了,因为搞不清楚状况,或者认为守军兵力雄厚,鬼子在想别的办法。 外面响起了锹镐的声音,“多挖一锹土,少流一滴血”,这是特别独立加强营每个官兵都知道的口号。为此,陈天民利用民间力量,生产制造出了工兵锹镐,几乎是人手一把。 作为狙击手,他们置于连长的直接指挥下,不用参加日常的工作。他们的任务通常是特殊情况下的侦察和精确的射击,而他们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要被敌人注意。 观测员从兜里掏出了一盒烟,向王二宝让了让,便独自悠闲地抽起来, 还嘿嘿地笑道:“现在是休息时间,战斗时我是不抽的,忍得住。” 王二宝点了点头,拿过水壶,小口小口地喝着。是激动还是仇恨,他在战斗中只觉得口干。 是的,他对鬼子充满了仇恨。看过那些影像记录和配音解说,还有亲眼目睹的鬼子的残忍罪行,绝对会让一个人在面对鬼子时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无情。 问题不在于哪种杀人方式,也不是道德沦丧的问题,而是应该让那些畜生般的敌人也尝受这一切。 至少对王二宝来说,心中已经播下了对鬼子无比仇恨的种子。无一例外,绝不饶恕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只要我有机会就开枪杀死他们。 ………….. “特别独立加强营的部队果然悍勇。”独立旅第一团团长长郑自友远远地观察着战场,自认是达不到这样的防御水平,“听说其攻坚也有独到之处,袭攻大同便出兵助战,击破宿城更是独力而为。” “他们的武器装备好。”团参谋长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当然,战壕工事也相当坚固,防炮效果很不错。” 特别独立加强营属于杂牌部队,而八路的部队在武 器装备上原本就逊于其他国府军,国府补充又少,这是其一个弱点。 但特别独立加强营的凝聚力强,作战有献身精神,加上骑兵的快机动、马刀砍杀,也是相当有战斗力的部队。 在抗战初期,西北的马家军和日军骑兵便有过对杀,由于刀短而吃亏,使特意请著名“河州刀”工匠打制新刀送往前线。 新马刀长度长于日军制式马刀,但是刀柄较长,因此重心力矩合理,重心在刀柄前方,挥舞时并不费力,刀背厚而韧不易折断,刀刃部分薄而极其锋利, 刀尖上挑是为了适应马家军拿手的“蹬里拖刀”刀法。刀背嵌银增加了韧度和重量,劈杀的时候更有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