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抗战之兵王出击> 第七百九十六章 悬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九十六章 悬案(1 / 2)

这次八路军没开枪,第一个冲到铁轨上的小鬼子兴奋的大叫起来,以为自己马上要立功了。

不久鬼子步兵就如潮水般涌向了铁轨。

长长的铁轨上站满了站着欢呼的鬼子。负责火力支援的鬼子炮手以为八路军已经逃走,便开始向前移动阵地。

当一些比较镇定的日本人发现两百多米外似乎有无数的黑影时,胡大力已经下达了开火的命令,整个部队的火力武器全部向铁路上的日本人倾泻弹药。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日本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再加上直属三营的枪林弹雨,日本人根本来不及逃跑就被达成了筛子。

正在向铁轨奔去的鬼子们立刻意识到有陷阱,连忙伏下身子警戒。

但已经完了,直属三营的迫击炮和掷弹筒给铁轨北面五十米范围内的敌人狠狠上了一课。

胡大力一看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并没有贪心,而是立刻下令撤退,打算把鬼子引到埋伏的地方。

暴跳如雷的日军炮泰立刻还击,对着辛集铁路南边500米范围内的地面就是一通狂轰乱炸,把地面炸得千疮百孔。

这一次小松五郎已

经气得七窍生烟,决定全军出击,一举歼灭这支阴险狡诈的华夏军队。就在他准备下命令的时候,参谋传来田边盛武将军的命令。

小松五郎中将读完电文,立即下令继续炮击,并且在占领了铁路线之后,迅速构筑防御工事,但是不允许越过德石线向南面发起进攻,违令者一律严惩不贷。

胡大力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日军步兵追击,他觉得不对劲,便派出一支侦察小队去侦察,却发现日军只是在铁路线上修筑了防御工事,并没有向南进攻的意思。

胡大力不甘心,派了一小队人马到铁路线上骚扰,但鬼子除了用机关枪扫射把他们赶走之外,竟然没有一名鬼子的骑兵或者步兵向南追击。

现在事情已经很明了了,今晚的连番打击已经彻底激怒了小鬼子,现在居然没有继续追击,那就意味着小鬼子也得到了严令,只守不攻。

在这种情况下,再浪费时间也没有任何意义,这是日军的精锐,如果执意要守,就算是西线部队也奈何不了他们,强行进攻只会死伤惨重,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撤军。

转移之前,在陈天民的指示下,命令骑兵营佯攻石家庄,营造我军马上就要占领石家庄的假象,又命令相关部队留在铁路线上进行游击战,袭扰敌人。安排妥当之后,胡大力带领主力直属三营连夜出发。

在辛集,冀中军突围战役,由于作战双方公布的歼灭人数不同,在后来的军史上成为了一件悬案。

日本人对外宣布,冀中保卫战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歼灭了冀中各地反抗军六万多人,尤其是在新垒头和辛集两个据点,重创了华夏军队的王牌特别独立加强团一千五百多人,皇军伤亡六百七十人。

国民政府战报则说,冀中突围大捷,此外英勇的特别独立加强团,为了支援冀中突围,歼灭了五千七百二十名鬼子。

双方各执己见,在广播和报纸上互相指责对方虚报战绩,夸大战果。

多年以后,两军将领的日记被发现,八路军冀中军团长在日记中写到:“河北游击队在这次冀中突围战中同敌人进行了殊死一搏。八万游击队中有几千人退到了冀西,留在保大路以北打游击,高顺城的一万人投敌,只有四万人回到了

冀南,死伤惨重。冀中每一处都留着英烈之血。”

日本华北集团军总参谋长冈部陸中将在日记中写到:“冀中战役一共打了三天,我军死伤甚少,不足挂齿。只有在沧石路的新垒头以及德石线附近,遭遇了华夏军队的主力,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达到了七千七百三十四人。

“战役结束后,重新调集兵力补充部队,这才恢复战斗力。至于支那特别独立加强团的死伤人数,目前还不清楚,因为没有在战场上发现该部任何尸体,也没有任何俘虏。”

在收到小松五郎中将关于德石线被占领的报告之后,田边盛武将军亲自起草了一份密电,送到了大本营。

田边盛武在电文中写道:“陈天民特别独立加强团的实力让人心惊胆颤。他们应该是华夏最强大的机动性部队,随时都有可能发动攻击。这次冀南之战,他们兵分两路,一方击溃了21师团的主力,另一方则接应冀中军。

“按照现在的情况派一两个师团去攻打是很危险的。为此方面军决定集中大量兵力把守德石线,邯济公路,并用飞机密集轰炸其控制地区,破坏其经

济,使其陷于冀南。把主要的力量集中在山西和徐州的战斗上。

“一旦战事结束,就会调集大军将陈天民特别独立加强团彻底击溃。同时迅速组建相关部队,协助防守交通要道,空出部队去其他地方作战。并建议本土组建更多师团用来控制占领区,尽快恢复秩序和经济。”

发完密报后,田边盛武又吩咐冈部陸中将,再三叮嘱各路人马,一定要保持联系,以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做完这一切后,田边盛武只觉得全身疲惫,腰酸背痛,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休息。

王材,出生于山西清徐,特别独立加强团来到那里之后,王材就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决意要为死在鬼子手下的双亲报仇。

当新兵团被调到防空司令部后,他也被调到了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