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抗战之兵王出击> 第九百二十九章 志在必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二十九章 志在必得(1 / 2)

“一旦我军包围了第8师,则108师在退入济南后,可迅速增援。不过就算鲁西的军队倾巢而出,能不能守住108师团还是个未知数。到时候日军飞机将进行大规模的轰炸,一个不小心108师团也能给鲁西部队以沉重的打击,然后从容地退回济南。”

徐利民说:“不要把敌人想得太简单了,我们想利用时间差,但如果敌人同时进攻,青岛、济南两个方向呢?据情报显示青岛鬼子除了陆战队之外,还有一支守备部队,同样是旅团级的编制。”

“伪军以山东联军的张元部为主,一旦增援的命令接到后,全军出击是必然的,如此一番,敌人便会进攻南北两个方向,我们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徐利民看陈天民一言不发,跟个雕塑似地坐着,猜不透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多半又在考虑要不要重新调整作战计划,便不再打扰,转而给郭涛打了个电话,问他支前工作进展如何。

此时此刻,陈天民正在考虑要不要修改这份作战计划。

虽然济南、青岛日军增援的消息目前尚未收到,但是增援是无法避免的。纵然潍县司

令部被打掉,但敌人还是会想方设法集结大批兵力夺回。这是无可否认的。问题是,现在还不能确定日本人的实力。

如果鬼子从东边和西边同时进攻潍县的话,就必须先歼灭鬼子的主力,然后才能阻止日伪军从青岛进犯。

先把鬼子主力消灭掉,然后再回过头来,收拾青岛日伪军。不过,陈天民并不想让军队去打阻击战,因为这么大的阵仗,一旦打阻击战,就会陷入僵持,对方的飞机,就能给他们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想到部队可能出现的死伤,陈天民的心就揪了起来。

夜风有些凉,但却无法驱散炎热的天气。

陈天民从房间里走出来,站在院子里,听着城外传来的枪声,看着天空中璀璨的星辰,他突然觉得,自己的战友们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永远都是那么的响亮,那么的璀璨!

舍己为人,志在必得!

只要能灭了鬼子,再多的牺牲也值了!

回到房间里,他的心情已经平复了下来。吩咐朱喆催促张韬汇报监视的情况,并向孙向阳打听泰安内部的消息。

直到凌晨四点,张韬等人才来报,说日

军第8师正在紧急集结,鬼子正在磁窑镇北边的各个车站集结。

孙向阳还汇报说,从凌晨3点起,泰安城的鬼子指挥部就亮起了灯,许多鬼子都聚集到了泰安火车站。但是日伪军在青岛却没有任何动作。

陈永还报告说已经渗透到青岛的侦察兵报告说,日伪军并未在青岛活动。

到了这个时候,陈天民已经确定,日本人一定会调集第8师团前来增援,并且肯定会从铁路线上调集军队。

如果日本人从泰莱公路上偷袭,他们也不用担心,有张韬和泰安支队的人在,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计划。青岛据陈天民所言,其原因可能在华北方面军和第2军之间未发增援令。又或者是日本人对我们攻击潍县的兵力估计不足。

命令张韬,陈永等人继续侦察,陈天民则直奔徐利民,胡大力等人说:“我们的作战计划没有改变,我要一举歼灭第8师,不管是101师的援军,还是青岛的援军越多越好,来一个杀一个!”

“我军炮兵团和骑兵兵团在鲁中平原作战正方便作战,日军必死无疑。打完这一仗,即使日本人命

令调集大部队来包围我,我也不怕他们,因为坚实的根据地可以作为我们的后盾,所以可以集中优势打他一条路,挫败他的围剿企图。”

“大不了,我们再把津浦线,胶济路重新还给他们,这算什么!”

陈天民拿起地图,指给大家看:“你们看,大圩河车站正好截断了胶济线与公路,济南日寇增援潍县,就必须经过这条路线,这条路线就是我军阻击日寇增援的最后关卡。”

“昌乐县城位于距此35公里的西面,中间有一座海拔两百多米的孤山。泗河就在孤山之东,再走15公里便到了大圩河。我们以胶济路为圆心,将日军第八师歼灭在这里。”

讲完之后,陈天民略带惋惜地说:“这里是昌潍平原,水草肥美,小鬼子死在这里,未免太便宜他们了。”

徐利民道:“师长,第8师是日本人最精锐的一个师,人数至少在两万以上,就算排成一排,15里路也不够。即使按照两个纵队行军也是排不完的,除非鬼子把四个纵队摆在你面前让你打。

“而且日本人肯定会从四面八方派人去搜索,所以战线会很长。这

个地方太小了,我觉得不太好。”

陈天民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低声道:“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战斗,日本人已经有了防备,第8师团在雁门关被115师打得落花流水,想要像以前那样,在黑夜里偷袭,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我们没有空中优势,这场战斗还是要尽快结束。否则单是鬼子飞机,就足以使我们焦头烂额了。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把敌人集中在一起,这样才能发挥我们的火力优势。”

“这里离潍城只有一步之遥,东边又有日伪军从青岛进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一下就能夺回潍城,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这两条大河之间发动总攻。这个时候我们的突击队就能从南边和北边压上去,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