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体火本就旺,暑热天里更胜平时,抱了这会子便腾腾热起来了,魏莘又怀了身子,如今的体质极为怕热,她却一时舍不得松开这孩子。
分明前些日子已与瑞王敲定好了启蒙先生的人选,可她眼下又突然改了主意。
她的才学分明不输于旁人,她自己的孩儿,她要自己来教。
什么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授业名师,她不愿自己的孩儿日后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学了满肚子诗书礼义,稀里糊涂尽一场愚昧的忠孝,却要白白害了自己一生。
辰安说的对,毋论是非皇室,品德秉性自当首位。
权术害人,猜到最后却猜不透自己的结局。
她弯了弯脊背,紧紧拥着怀里的孩子,轻轻阖眼,细语呢喃春雨般的温柔而润泽:“珂儿,母亲不求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唯愿你一身正气,被君子之泽,明礼义,晓廉耻,敦厚端方,心中懂得真正的仁爱之道。”
可惜魏珂人小,并不明白他高贵温丽的母亲今日为何作此情态,不过……
魏珂偷偷勾头去睨魏莘的侧脸。
眼下看来,似乎正是个讨好卖乖提要求的好时机。
“母亲,那珂儿今日可以用些冰酪浆吗?”
魏莘本来紧搂的双手渐渐松懈下来,目露舐犊般的慈爱。
“当然不行。”
……
川河无际,南北水岸绵延,只为相送千里。
只见两岸青山飞云般急剧地倒退,穿梭于无影的晨雾之间。
江面水影交融,行船之上,却委实不太安生。
清晨时分,哒哒哒几声脆响格外扎耳,一女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到甲板,身子无力地伏在船头。
哇的一声,一女子以绣帕紧捂檀口,面露痛苦之色。
在她身后,有人驻足舱外,睡眼惺忪地伸手打了帘子,手上松松垮垮握一柄小扇,默默地看。
“还好吗?”
话音未落,女子刚刚直起来的身子,又飞快地弯下去,简直是吐了个天昏地暗。
“……还是不行。”
余玉无可奈何,只得摇了摇头,回身入了船舱,从柜里翻出一只茶碗,一边自己打着扇,又悠闲地在满屋里寻起了水壶,最后端出来一碗温水,递给犹自瘫坐着缓神的女子。
“好赖喝些,最不济也漱一下。”
女子闻言,终于慢慢转身,一张与余玉有着三四分相似的面孔转过来,迎着晨曦,模糊了轮廓,只见满面的亮光。
正是跟在余玉身边侍奉了三年的书宁。
她快要吐昏了。
这余生,这下半辈子,她都不想再走水路了……
她的心声不自觉吐露出来,被余玉逮个正着。
“这有什么,谁告诉你没坐过船的人就一定会晕的?”
书宁别过脸去,伸长脖颈去望水中的倒影,总觉得自己面颊枯瘦,眼下已经气若游丝了。
“娘子从小生在南乡,遍地是水,会晕那才是一桩怪事。”
余玉身子轻轻倚在桅杆上,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她虽是土生土长的南乡广陵人,却也天生晕船,儿时上京一趟,晕得回来脚一沾地连娘都不认识,此事还被家里人当了好久的笑话。
只不过,后来林氏没了,外祖父也没了,她有阵子像孤魂野鬼一般在外四处晃荡,有机会也跟过几回江湖船只,突然有一天,兴许是适应了,乘船竟再也没觉得晕眩,说来,这才是一桩真正的怪事。
余玉转头又望一望,心中终于浮起淡淡怜悯,好心开口:“再忍一忍,今日天黑便能下船了,很快。”
“世子他……为何偏要我们走水路?”
“约摸是觉着水路风景好吧,骨子里的风雅人,”起风了,拂开前方水路上漂浮的白雾,天光大亮,照到人身上便腾地热起来,余玉面容平静,打扇的力度便大了一些,嘴上仍不忘笑话,“谁知道你能晕成这样?”
书宁默默住了口。
三年过去,这位林娘子的变化不是一般的大。
最初,她还在病中,却总有大把的精力来经营她自己那些数不清的面孔,变幻自如得令人咋舌,像个千面人,时而冷漠,时而脆弱,时而温煦,时而柔弱。
后来,她身子渐渐痊愈,日日侍奉于瑞王妃左右,日久天长,耳濡目染,身上的变化却更令人咋舌了,可若说到底哪里变了,却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毕竟三年时间不长不短,她们之间接触得还是太少了。
相比于初见,她只觉得这是个敏锐到身上带刺的年轻女子,后来,她越发地沉静,越发地平和,平日虽谈不上什么和颜悦色,可是连皱一皱眉头都很少见,书宁却莫名地越发怵她。
说是处变不惊,可这又是一种难言的感觉。
书宁却不知道,这便是城府。
行事的一切动机,轻易不为人揣测。
最终,果真如余玉所说的那样,天黑时她们便下船登岸,脚下踩到了实实在在的土地,书宁简直快去了半条命,两腿软得直打颤。
这船上全是精壮的护卫,余玉见此便什么也没说,大大方方地搀了书宁下船,把人扶到了一株碧幽幽的槐树底下安顿好,再一抬头,却见魏霆不知何时已经到了。
余玉动作一顿,屈膝来见礼。
“世子爷。”
魏霆踱步近前来,瞥一眼正靠着树干,虚得半死不活的书宁,开口问道:“怎么回事?”
“回世子爷,她这是生在北镇,吃不消水路,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