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刘叔叔怨恨自责,认为刘晓燕养成了无限购买的习惯,全是由她培养出来的。
裴竣问道:“刘小姐的外婆是什么样的人?”
张阿姨:“我妈她生活上挺节约的。”
裴竣:“外婆都是怎样节约的?能再多讲讲吗?”
张阿姨看了一眼刘叔叔,自责的垂下头:“以前,我每个月有按时给他们打几百块钱的生活费,但是后来,我妈去了以后,我发现我妈的银行卡上,这笔钱一分都没动,也就说明晓燕的童年和青春期,一分也没有花到我给她的零用钱。”
裴竣了然,他斟酌语气,缓和了自己一味高冷的语气:“看来刘小姐养成这样的囤积癖,或许跟她童年和青春期的物质缺乏有一定的关系。”
刘叔叔:“我们也曾这样想过,以前就想着补偿她,给她多买点东西,结果就把她惯成这样,什么东西都要成箱成箱的买。”
裴竣轻轻摇头,他再一次打破刘叔叔对刘晓燕囤货癖的归因:“不是叔叔在惯她。是她缺乏。”
张阿姨:“缺乏?这里已经不是乡下,买不到零食的小地方了。你说她想要什么东西,下楼出小区,去超市不就买到了吗?有什么值得囤的?这些年我一直尝试着想要改掉她的习惯,让她不要再买,不要再囤了。可是无论我用劝的方式,还是强制性的把她买的东西扔掉……除了和她大吵一架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裴竣问道:“叔叔阿姨,你们有没有尝试过专门给刘小姐租一个仓库让她存货?毕竟,从目前的状况看,这个房子的储藏属性已经大于了居住属性。”
刘叔叔反问:“租仓库囤货?没有必要啊!她不买了,不就解决了吗?”
看来他们除了让刘晓燕改掉囤货的毛病外,没有尝试过其他和刘晓燕和平共处的方式,所以,矛盾一直不断激化。
刘家父母对事情的归因以及处理方式都非常简单。
看到孩子瘦——给孩子成箱买东西。
看到孩子成箱买东西——认为惯坏了孩子。
认为惯坏了孩子——简单粗暴纠正孩子。
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去了解过自己的孩子。
张阿姨叹了一口气:“今天你们所遇到的吵架场景,在我们家已经发生了无数次了。我和她爸爸都累了。”
裴竣劝道:“刘叔叔,张阿姨,你们不要自责自己把刘小姐惯坏了。
在我看来,你们没有把她惯坏,给她买东西是弥补了她小时候的不安全感。
小时候无法得到喜欢的东西,长大了有条件了就拼命囤积。”
张阿姨:“是这样吗?”
裴竣斩钉截铁:“是的。请你们试着代入女儿的视角,想一想她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
她养成了囤货癖,只是在用囤积的方式来填满空荡荡的内心,填满内心的恐惧,填满内心的匮乏。
强行扔掉她囤积的物品,只会让她失去安全感。”
刘叔叔先前听着脸色还带着愧疚,但听到最后,板着脸,不赞同最后一句:“我们扔了她的东西,都是为了她好,是为了这个家好。”
裴竣看着刘家父母,用理智的语气一字一顿说道:“可是这样她不好。她因此而痛苦。”
这句话语调不高,但却振聋发聩。
刘小姐的父母集体沉默了。
刘叔叔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出来。
裴竣:“叔叔、阿姨,你们说,每一次扔她的东西都会带来更大的家庭争吵,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每一次晓燕也痛苦、难过、挣扎?你们扔的越多,她是不是会买的更多?”
刘小姐的父亲额头皱出焦虑的纹路:“建筑师,你们能不能说服晓燕,让她改变一点点?哪怕一点点都好。”
裴竣回答道:“不能。”
刘小姐的父母开始一起陷入自责情绪:“小时候不该让她当留守儿童。”“在她小的时候不该让她跟外婆一起住。”“应该自己带孩子。”
裴竣说:“没有意义,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伤害已经存在。
叔叔阿姨,如果你们的目标是,想要女儿快乐的留在身边一起住,就只能接受她的囤积癖。
不要再去强迫她改变。
你们尝试了这么多次,把她的东西扔了,每一次家庭都爆发激烈的争吵,让每个人都各自受到伤害,我相信这不是你们的初衷。”
“诶。”
“哎。”
刘叔叔和张阿姨都沉默了。
谁又想一个家里整天都是吵吵闹闹的呢?
他们自以为让刘晓燕不再囤货就是好,可是事实也摆在眼前,他们拉锯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个人过的快乐。
亲情都在吵闹中磨灭了。
一家三口,每个人都受到了伤害。
刘晓燕是他们的女儿,他们后悔没有在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守护好她,他们现在能做的只有——不再逼她改变。
“我们也不想家里一直吵吵闹闹的。”张阿姨叹气道:“到此为止吧。我以后不会再强迫她扔东西了。一家人能守在一起就好了。小时候,把她丢在乡下当留守儿童,没有给她充足的爱,我希望能把这份爱补给她。如果她需要的爱是包容她的囤货癖,我愿意改变我自己!”
刘叔叔低下头:“还能怎么办呢?自己的女儿,自己护着。东西不扔了,以后都不扔了,大不了就按照建筑师刚才提的一个办法,给刘晓燕租一个仓库囤东西。这样家里能宽敞一点,她也不会总想着搬出去。”
裴竣:“不必租仓库。虽然刘小姐的囤积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