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名家在扇子上画上自己喜欢的样式,这就是“私人定制”。价钱嘛,当然比随意买一把要贵上一倍。为了突出独一无二,“私人订制”这一项业务也是开展得如火如荼。当然了,如果你同时买了隔壁“朱鹊桥”的金银饰品,那自然可以到店铺里选择一把指定价位的扇子。此招一出,“朱鹊桥”的生意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场面。特别是扇子铺的生意啊,是一天比一天红火。因为“秦楚记”的扇子,扇骨各式各样,其它店铺想仿造也是力不从心。到了后期,“秦楚记”的扇子发展到15个大类,400多个品种,3000多个花色,其中以黑纸扇和檀香扇最负盛名。黑纸扇制作工序需要86道,工艺精湛,风格别具,再绘上“临安画”,画面丰满华丽,十分名贵,尤以黑纸真金微楷,为世人所称道。
张炎本想靠着自家的设计和价格,自家的金银饰品能够胜出,没想到第一回合的竞争,还是败在了秦寒烟手里。张炎也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主:“等着瞧吧,我也有后招的。到底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张炎新招的丫鬟弄莲也是一个好搬弄是非之人,惯会见风使舵:“主子,我看那个朱鹊桥的少夫人,也未必能赢得了你。”
张炎笑笑,陷入了沉思。她的心思,可不会轻易让这丫鬟知晓。
“秦楚记”一炮而红,秦寒烟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乘胜追击推出了普通人都能买得起的蒲葵扇。要说这蒲葵扇,三国东晋时期便有生产。《晋书 .谢安传》记载:东晋大臣谢安有个同乡,由中宿罢官返回京师建康,带了葵扇五万柄作为经商的物资。谢安取了其中一些自用,他常常手摇葵扇穿街过市。由于谢安位高名气大,因此京师很多人就效仿他使用葵扇,流行程度超过了羽扇。秦寒烟从广东和福建,进了这种叶大柄长韧性好又耐折的蒲葵,制作成“三旗扇”和“玻璃葵扇”两大类。蒲葵每次收割时,秦寒烟让农户们留三叶,割中间嫩叶,故名“三旗”。“三旗扇”就是日常所见的大葵扇。而“玻璃葵扇”是用柔软光滑、晶莹洁白的初生葵芯嫩叶制成,成了一种工艺品。
如今进出“秦楚记”的,不仅有鸿儒也有白丁,老中青客户一网打尽,生意好得来利润节节攀升。这楚观和李清知晓“秦楚记”生意红火,笑得是合不拢嘴,再也不在秦寒烟面前催生了。
受到秦寒烟“买一赠一”招数的启发,张炎也请来了棕榈叶编织手艺人在自家店铺门口摆摊,让他们运用草编、竹编中的编织技巧,用撕、拉、绕、刺、穿、插等手法,把棕榈叶编织成各种各样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什么青蛙、蜻蜓、螳螂、蚱蜢等。如果有客户带着小孩过来,就让小孩子挑一只拿走。虽然是小打小闹,但是终归能吸引一些客流。
对于张炎的这些小伎俩,秦寒烟自然没放在眼里,但是她也不至于像当初一样掉以轻心。在金银首饰的设计方面,秦寒烟也是亲力亲为。最近她主导设计的一款《玉树琼芳》大放异彩,销量排在了第一位。《玉树琼芳》以肩饰的形式展现,既新颖又有趣。18k玫瑰金打造镂空的灯笼草造型,叶片正面镶嵌大小不一的锆石如冰雪般晶莹剔透,背面采用勾丝工艺,一红一白的鲜明对比,展现雪后诗意之美,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春意盎然的温暖。这件产品一经推出,就让临安府的达官贵人们趋之若鹜。
金银饰品的生意好了,“秦楚记”的扇子也是供不应求。秦寒烟又指导工匠们一鼓作气,在葵扇上用火笔烙烫出山水花鸟、人物鱼虫等纹样,自是增加了不少乐趣。同时,秦寒烟又研发了夏布折扇。夏布是啥呢?是手工纺织而成的苎麻布,把苎麻布运用在折扇上,夏布纯天然的色彩差异和全手工编织而成的肌理效果,使夏布折扇作品具有不可复制性,确保了原创作品的唯一性。真当是“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卷舒岂寻常”。
至此一段时间,张炎的店铺再怎么折腾,都不是“朱鹊来”的对手了。
这一边“朱鹊桥”的生意蒸蒸日上,那一边被发配边疆的姜永,某一天趁狱卒们略微懈怠,就趁机逃了出去。姜永少时练过武功,所以一路上的艰难困苦并没有难倒他。在逃亡的路上他还认识了一个乞丐头领黄滔,黄滔在寻食上确有一些本领,好歹能填饱肚子。这二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投奔到巡盐御史毛滂手下。毛滂虽知姜永的过往,但是本着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想法,也没有把姜永二人交予官府,而是偷偷地把姜永二人送到了离莫国最近的河北东路,让这二人投奔莫国而去。
姜永这人,确有一些本领在身上,到了莫国之后,恰逢莫国开科取士,姜永中了探花,由此入朝为官。莫国的皇帝知晓姜永武功不错,让他担任兵部尚书一职,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行政事务。姜永吸取了之前临安府担任盐提举的教训,从一个明目张胆的贪官变成了一个做事更加隐秘让人很难抓到把柄的官员,意在谋取今后有雄厚资本能重回临安府,赢得秦寒烟的芳心。
甫一上任,姜永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制定军事政策,管理军队的编制、调度、装备、军费等方面的事务,负责考核和选拔将领,监督军队的训练和纪律,同时也负责处理军队的文秘工作等等。
在临安府当值那些年,姜永对临安府的军事制度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彼时临安的元帅府节制诸军,朝廷控制军队的能力已经削弱,枢密院的军权也随之缩小。而禁军呢已不居主要地位,各地的乡兵建制却很繁杂,有取代禁军之势。而且临安府重视文官,以文官地位为主,武将的地位并不受重视。凡此种种弊端,莫国当然要避免。姜永在莫国提出武将和文官,都是国之栋梁要同样予以重视时,得到了莫国皇帝的赞许。同时,屯驻大兵的将领们得知姜永为他们争取权益,也很是佩服。至此姜永在军中,也慢慢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姜永建议莫国皇帝把御林军牢牢掌握在手里并扩充队伍的举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