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分类其实有很多种,有根据建筑方式来分,也有按照国家地区或者历史发展分的。
眼前的建筑模型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类模型。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美古典复兴建筑风格和考古出土的古希腊、罗马建筑的艺术珍品都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奠定了基础。
而这种建筑风格也在当时被大量应用于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在中国也同样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这种影响,更是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如天津、上海、大连等城市,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至今依旧被妥善保留。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
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国内很多地方依稀可见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子,如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外贸大楼等等。
现阶段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一直就是争议不断,国际上“新古典主义建筑是生是死”的争论声也一直不曾统一过。
也因此,很多人认为与其研究这种不定性的建筑风格,还不如花些时间去等待那些定性结构建筑,哦,也就是人多的那些地方。
我一边拿着纸笔记录,一边让尚毅帮我拍照取材。
正忙着,潘颂自不远处溜达了过来。
“你很喜欢新古典建筑?”潘颂看了看建筑介绍,侧头问我。
“不是,”我摇头,“只是这边人少一些。”
潘颂弯弯唇角,正待说话,尚毅已经拍好了照片,此时有意无意地挡在我俩中间,“好了。”
我问潘颂,“我们在这边采集好资料了,要去前面看看,你去不去?”
“当然。”潘颂笑答。
之后,我们又相继参观了城堡式的欧洲中世纪风格建筑,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著称的古罗马建筑,以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为特色的哥特式建筑,以华丽著称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以及多用于中式园林的园林风格建筑。
等将大半的展馆逛过来,也堪堪到了集合时间。
三个人紧赶慢赶的上了车,其他人也大多是这个时间回来的。
之前众人幻想着自己被大佬收归门下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也没有人和大佬们面对面交流,机遇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得到。
幸运的是,大二有两个学长逛展的时候,正好遇上了F国和Y国研学团PK,受益良多,此时正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说是要把刚才灵光一现的一个思路记下来。
人已经回来了大半,车上很安静,大家都在尽可能快速的整理思路,将所见所闻落在纸上。
车在原地又等了5分多钟,大家都回来了。
因为早上出发的时候,老师已经通知过交流会结束直接回学校,因此大家的行李是早上就放到大巴车上的,此时人到齐了,司机师傅就开车往A大驶去。
系主任简单的总结了几句,就把时间留给大家自由支配,从后面看,系主任也拿起了笔,在他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回到学校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季萌不知道去哪里了,还没回宿舍。
吃了一桶泡面,我开始整理的相机里的照片和回放录音,加上笔记记录的内容,还要附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路,都弄完了已经晚上十一点了,季萌还没回来。
给她打了个电话询问,说是在楼下同班同学那里看鬼片呢,马上就回来。
季萌回来的时候特别开心的过来抱了我下,还给我带了小零食。
因为她洗完澡才下楼,只需要再刷个牙就可以上床睡觉了,而我除了洗澡还需要把这两天换下来的衣服洗了。
等我躺在床上的时候已经是一点了,虽然前段时间一点睡已经算早的,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好在大概十点左右时候,群里通知了明天上午的课临时取消,而我因为赶作业的原因一直没看到,大概老师们知道,去市里参观的另外那批同学们也在赶作业吧。
交上去的作业老师们很认真的看过之后,都加了批注发了回来,但是老师那边都留了扫描件,说是要整理一下,做一期校内读物。
时间就这么走着,很快到了期末,然而一个风平浪静的上午,一个八卦的消息传遍了校园。
小金被多次看到早上和系主任一起来学校。
可怜的大金被系里保送到英国做交换生了,为期一年。
少了大金保护的小金终于还是被有着狐狸心的大灰狼叼走了!
不过后来经过校内八卦分子不遗余力地深8,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
两家通家之好,系主任和大金小金都是从小就认识,系主任出国前和小金关系就很好,回国也是因为小金,当这个系主任就更不用说了,哦对了,据说系主任自己还有一家公司,不过这个就无从考证了。
走在校园里,随便听两耳朵都能听见大家在谈论这件事,校领导也找了系主任谈话,不过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就是研究生那边新规划了一片地,说是要建实验室。
从目前来看,学生们对这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