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那是不死不休的仇恨。
随着长门县陌生面孔越来越多,王葭意识到自己宣传反拐反诈的行为为自己招来了大麻烦,心中隐隐也觉得有些懊悔。
倒不是懊悔宣传了反拐反诈,而是她可以采用更好的方式,比如匿名交给官府、书商去办这件事,也不至于让自身、乃至王家都陷入危险之中。
好在世人感念王葭的功劳,联名上表官府,给她求了个表彰。
于是王家的大门之上多了一块儿御赐牌匾。
周遭的陌生面孔也随之减少了大半。
王葭起先还以为一块牌匾竟有如此大的威力,后来才得知:礼部为了震慑宵小,特将休宁县的千户所迁到了长门县。
她更加震惊了:“我是这么重要的吗?”
御赐牌匾还好说。
从大明开国以来,官府已经赐下许多表彰女子的牌坊,不过基本都是表彰女子孝悌、节烈方面的事迹。
王葭这块儿倒是很特别,不但是当今皇帝亲赐,还重点表扬了她的“义”。
“义气”的“义”。
王葭为了宣传反拐反诈知识,提心吊胆过了好些日子,自认配得上“义女”二字,毫无心理障碍地接受了这块牌匾。
官府不光是颁发个牌匾,还有物质鼓励,要么是给金银宝钞等财物,要么是免除家中徭役等。
王葭的情况比较特殊,首要是要保住其小命,物质鼓励倒在其次。
可为了她的小命,还专门迁个千户所过来,这实在超出她的想象。
在她的预料中,县衙的捕快带着刀在自家周围多转转,就已经是天大的关照了。
文若虚听了王葭的疑惑,脸色隐隐有些凝重,“应该是巧合吧。”
他嘴上这般说,内心实则焦躁异常,恨不得立刻前去找李风问个清楚。
当今圣上是不是又起了让王葭入宫的心思?
圣上远在北京如何得知了王葭,这还要从他师父李风说起。
李风就是先帝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袁彬,先帝去后,便隐姓埋名回到了祖籍长门县。
本来打算守着药铺安度晚年,此生再不参与皇家之事。
无奈当今圣上迷恋比他大十九岁的万贵妃,为她废了吴皇后不说,还为了她绝迹后宫。
万贵妃的儿子自从夭折之后,已年近四十,哪里还生得出孩子。
长此以往,天下重器将由谁来接替?
皇太后急得团团转,听说江南美女出众,便托李风等人帮着些美貌伶俐女子进宫。
可万贵妃从小照顾圣上,无论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对其不离不弃。
李风清楚当今圣上对万贵妃的感情非比寻常,绝非美貌、聪明、善解人意的女子可以动摇。
果不其然,各地敬献了燕瘦环肥各式美女,可圣上依旧整日和万贵妃如胶似漆。
李风正四处寻摸,遇到了王生到他铺子里买燕窝。
他的药铺原本开在县衙,还兼卖些燕窝、人参等高档药膳材料,仗着医术高明,却爱干些短斤少两的勾当。
昧下来的钱,便用来免费给穷困百姓看病。
面对冤大头的愤怒,他洋洋得意地自称是劫富济贫。
一次,王生受杨氏之托,到李风的药铺里买了一斤燕窝,带回家后才发现燕窝少了三两,整整亏了十两银子!
他立刻去找李风理论,结果被李风倒打一耙,非说王生自己昧了十两银子,故意赖在他李风头上。
讨公道不成,反而背上了黑锅,王生气得浑身发抖,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好几天。
王葭为了给堂兄出气,大模大样地跑到的药铺里,对着最为昂贵补品血燕,专挑大块头。
“姑娘这里总共两斤,诚惠二百两。”
李风不知她是王生的妹妹,看她模样豪气,浑身萦绕着一缕极淡的药香,是长期服用天山雪莲、百年灵芝等名贵药材所残留。
遂她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小姑娘,于是在称重中动了手脚,实际就一斤六两。
王葭面露难色说太多了,然后从中挑出块约莫半斤重的血燕,放到一边,指着剩下的血燕,让李风再称一次。
李风欺她年幼,依旧狮子大开口,“姑娘,一斤七两,诚惠一百七十两。”
末了还把几块血燕用油纸扎得严严实实,笑眯眯地递给到王葭身前。
她低头打量了一眼,没有接,反而从腰间摸出三个银锭丢在桌上。
李风那是多年的老江湖,压根就不用眼看,听声音就能知道银子少了。
三十两,买旁边那块大血燕都不够,实打实卖都得五十两!
正要提醒王葭,只见她拿起旁边的血燕,笑眯眯地道:“最近手头比较紧,两斤刨去一斤七两,这块血燕就是三两了咯,那就是三十两。”
接着在李风的目瞪口呆中,带着那块最大极品血燕扬长而去,离去之前,还留了一句话:做人要厚道!
他这才反应过来王葭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己少说了亏了二十两。
不过李风也是个脑子活泛的人,觉得此事可以大做文章,十分无耻地把自己的药铺改名为厚道药铺,逢人便吹嘘自己得了王葭的教训,决定洗心革面,再也不干短斤少两的事了。
在他的刻意宣扬下,这件趣事传遍了长门县。
虽然受到了众人的嘲笑,药铺却名声大噪。
人们为了验证他是否真的不再短斤少两,纷纷到铺子里来买药和补品。
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