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完,又过了一天,出现了新的视频。
还是那个熟悉的天音——
【大家都知道,自古英雄人物数不胜数。有的帝王善于任用贤才,从而使得国家变得富裕强大起来。而有的帝王则是有眼无珠,不仅不会用人,还用一个杀一个,最终导致国家完蛋了。
【现,允许各国人才毛遂自荐,可前往他国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若不想前去,亦可留在本国。】
【规则一:发言只允许与毛遂自荐有关,且不得超过五十字。】
【规则二:请谨慎发言,倘若因吹牛夸大自身实力,到了他国后引来杀身之祸者,后果自负。】
【三十息后,请各国风云人物发言。】
卫鞅见状,激动地大喊:“老天开眼!我卫鞅终于可以证明自己了!”
三十息时间太长了,他巴不得现在就能发言!
而其他朝代,自认为有资格的人才,也都快乐疯了。
三十息之后,天幕中立马浮现出一条又一条字迹。
——【卫鞅:多的不说,我卫鞅是个治国能者,得我者幸!】
公叔痤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所以他留在魏国也没啥用处了,反正魏惠王不重用他,没什么可留恋的。
这正是好时机!
【孟子:吾这里有一治国绝招,用我者且试。吾愿周游列国,只为求一贤主。】
孟子已经年过六十,此时正在用餐。在此之前,他已经在齐国和宋、邹、滕这几个泗水上的小国拜访了。奈何终其一生周游列国,却都无法受到重用。
如今神迹降临,不再局限于列国,还可以自由去任何朝代。如此好事,他自然不想错失。
正在陪同他用餐的一个弟子问道:“夫子,这次您想周游哪国?”
孟子闻言,笑呵呵地放下木箸:“魏国。”
弟子神情诧异:“魏国?夫子当真要去见那魏君?可是那魏君……依弟子看,夫子还是另择他国吧。”
那魏惠王魏罃既是鼎盛时期的霸主,也是丧土辱国的昏君。重点是,他并不重视人才!夫子若去了,就等于自取其辱!
孟子见弟子劝阻,便也有些犹豫不决了。虽说自己一直周游列国,试图努力游说君王,但魏国……要不就听弟子的话还是不去了吧。
不过他敢断定,魏国将来必要大乱。首先能看出的因素,就是魏惠王不会用人,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只可惜魏惠王没长脑子,他悟不出这个道理。
桌上食物冒着热气,孟子望着出神。他眼眸里透着坚定,心想魏国将来若是真生叛乱,那他定会义不容辞地赶往魏国,拯救国人。
就在他出神之际,只听弟子又说话了:“夫子,您听弟子的没错。那魏君缺乏仁义礼智,魏国宗室迟早会滋生出事端,致使叛乱。再说了,就算您到了魏国,又何以救魏国于水火之中?”
弟子苦口婆心,眼里满是对夫子的关怀。如今他家夫子的名望仅次于孔子,且门下授业弟子众多,他自然不希望他们夫子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孟子回神,慈和地笑了起来:“吾不过一介老叟,没有军队,也没有勇武之力,又岂能救魏国于水火之中。”
“既是如此,夫子又怎可执意前往?”
“不过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弟子不懂:“夫子的意思是?”
孟子仍是面带温和之色:“治国之道不能光靠武力,而要靠仁政。与民同利,方可长远。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虽说他不知道此法到底能不能救国,但是做为一名儒家,在面对一国生乱的情况下,他不能坐视不理。
毕竟儒家的核心是“仁义”二字。
那弟子也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弟子受教了。”
【诸葛亮:吾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且对治国之道也略有见解,吾认为,选拔人才是国家兴亡大事,不知诸朝对此观念认同否?】
刘备瞪大眼睛:“军师,你怎么也参与进去了?”
话说,他这个军师文能舌战群儒,武能六出祁山,实乃天下英才。如此才高八斗,可不能让他跑了!
诸葛亮摇着羽扇,玩笑道:“主公还怕我跑了不成?”
刘备心虚的叹气:“我汉室需要军师你这样的雄才伟略,当然害怕你跑了。”
诸葛亮跪坐到刘备对面,表情认真:“主公莫要多虑,我诸葛亮誓死追随主公,协助主公兴复汉室!”
刘备激动地点头:“好!”
想他从织鞋贩履到开国称帝,与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实在不容易。所以,他需要诸葛亮。
想到这里,刘备仰头将羽觞里的酒一饮而尽后,又不免叹气:“只是我若无法复兴汉室,便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阿斗了,可阿斗这孩子……”
阿斗即是刘禅,刘备嫡长子。整日吃喝玩乐斗蛐蛐遛鸟,根本不听从管教。
“军师,你说阿斗这孩子,还有救么?”刘备无奈道。
诸葛亮羽扇一顿:“主公莫心急,少主虽贪玩了些,但并不会玩物丧志。孰轻孰重,少主他自己拎得清,所以将来也必能成器。主公放心吧,霸业可成,汉室亦可兴矣。”
刘备听他这么说,稍稍放宽了心:“那阿斗就交给军师你了。”
交给诸葛亮,他简直一万个放心。毕竟诸葛亮是圣贤之辈,不像天幕盘点的那个奸臣赵高,为了一己之私利用胡亥,最后搞垮了秦朝。
就算阿斗将来是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