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饭,卫蓁让人将石桌上的碗碟撤下,换上风炉,准备一边煮茶一边听燕景云说事。
她才不信他是碰巧过来的,应是兵器的事有了选择。
燕景云看着桌上样如古鼎,有着三足两耳的敦实小炭炉,“这也是公主自己设计的?”
“我哪有这本事,都是从前人的著作中学来的。”冬季最宜煮茶煮酒,她不好这两样,但在寒冷的时节,围着小火炉,看热气升腾,听水声翻滚,总会给人一种幸福感,于是参考茶圣的记载,让人打制了这座风炉。
茶壶在火炉上坐定,壶水温度上升后,卫蓁把晾晒好的红枣片、姜片、枸杞丢入水中,让其慢慢熬煮。
她不催燕景云,他也不急着说,两人就这样围炉对坐,看炭火跳动,在红色的火苗间渐渐熔为灰烬,有种时光都慢下来的错觉。
片刻后,燕景云打破沉默,他掏出一方令牌按在桌上推给卫蓁,“给你的。”
“这是?”卫蓁接过,令牌入手温热,看不出是什么材质的,中间刻着一个篆书的 “燕”字,边缘处纹饰繁复。
“有了它,西北八郡没有你不能去的地方。”
“我要是去边防大营呢?”
“公主可以试试看。”燕景云轻笑一声,不以为意。
是试试还是逝世,卫蓁摸不准他话里的意思,她就是随口一说,去军营作甚。但这东西听起来还是挺有用的,至少以后每次派人出去采矿不用再有种做贼的感觉了,于是她谢过对方,坦然收下了。
两人面前的炉火烧得旺盛,很快,白雾上涌,水开了。卫蓁取出两个茶盏,分别放入少许红糖,然后直接把茶壶中的红枣姜茶倒入杯中。
这时的红糖不同于后世,是直接将甘蔗压榨出汁,放在阳光下暴晒而成的,甜度比饴糖高,但外形着实不怎么好看,是装在罐子里的半粘稠固体,颜色暗淡,单看很难引起人的食欲。
不过,在热水的冲击下,红糖成为姜茶的一部分,原先煮的微微泛黄的茶水浸上红色,杯口处冒着带有甜气的白烟,闻起来倒是诱人许多。
她把其中一杯递给燕景云,另一杯捧在手中送往唇边。天青釉茶盏中,红彤彤的枸杞与枣片浮在水面,从间隙可以看到沉在杯底的生姜片,秀气的鼻尖在上耸动,像是怎么也嗅不够这甜丝丝的味道。
小心地吹散热气,沿着盏边浅抿一口,嫣红的唇瓣立时染上湿意。
红枣姜茶入口,先尝到的是清甜,尚在回味时,便有辛辣味直窜舌尖,这辣并非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反而在短暂的刺激后,让口中甘味更胜,与此同时,还有一股暖洋洋的感觉扩散至全身。
啜饮一口,整个人都暖起来了,甜味本就能带给人幸福感,再与冬日里的红枣姜茶混在一起,简直是双倍的愉悦。
一杯下肚,卫蓁又给自己续了一杯,拎茶壶时顺道往燕景云那边瞅了一眼,他一杯还没喝完,尚在浅酌。
“侯爷此番前来,可是定下用哪种刀具了?”
燕景云随之放下手中茶盏,看着她斟茶的动作,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她。
重新让茶壶坐在炭炉上,卫蓁闻声望去,正对上他的目光,“这是好事呀。”
战争中,给士兵配备单一武器本就是极少的,哪怕是弓兵,也都会备有近战武器,因为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要应对各种情况,当然要尽可能地做好准备,尤其是像兵器这种可以在平时下功夫的,就更要多加准备。
至于刀队,后世也确实会有朝代组建单一刀队,专门用来对抗骑兵。她之前没想到这茬,只是单纯把自己想到的可能有用的兵器画了出来,能全部被他采纳,用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也算值了。
卫蓁让人去取了纸笔来,把燕景云的大概要求都记下,这两日就可以让铁坊开工了。
写到某处,她笔尖一顿,猛地抬头,似突然想到了什么。
“侯爷,盔甲可要换新?”
被她激动的眼神盯着,燕景云也来了兴致,“哦?公主还懂这个。”
“曾在典籍上看过几种样式,与现在的铁甲有所不同。”
说话间,卫蓁在纸上简单的勾画出了明光铠、锁子甲与步人甲的样子,她的画技离生动形象还差得远,只是勾出了每种盔甲的主要特点,然后给燕景云讲解。
现在的军队中用的铁甲普遍是用麻绳或皮绳编缀连接甲片,以护住颈、腹等关键部位,优点是损坏后容易修补,缺点是防御面积小。尤其是与后世层层叠叠,恨不得从头防御到脚的甲胄比,这一点尤为明显。
谈兴上来,她还给燕景云讲了后世西方的板甲,那是用大块板状金属打造的①,基本上就是用铁皮把人整个儿包在里面,严实是严实,就是走路都不方便。
纵然已经刻意模糊了时代背景,然而冷不丁地就听对面的人问:“公主讲得这些很有趣,不知是从哪本典籍上看的?本侯也想瞧瞧。”
对上那双似笑非笑的眼,卫蓁心里略慌,打着哈哈道:“其实我正儿八经的典籍没看过多少,唯独爱读闲书,倒是让侯爷见笑了。”
“见笑算不上,觉得有趣罢了。”燕景云收回了视线,给两人的盏中添上茶,提着茶壶的手掌宽大,手指骨节分明,靠近时,卫蓁又是一阵紧张。
具体是什么有趣,他没说,好在这事就算过了。之后他主动提起盔甲的事,要走了卫蓁粗糙的草图,说要与几位副将商量过后才能决定。
兵器的事还有一点没提,此时,燕景云开口:“那柄横刀本侯很属意,只是穿刺性略有不足。”
刀的穿刺性本就不及剑,重的是劈砍和切削功能,但既然他这么说了,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