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羽手里拿着一本书,知竹走到他身边,发现他看的是《伤寒杂病论》。
“殿下平时也爱看书?”
“……”
栾羽看了她一眼,无语的收回视线,没说话。
知竹见他不回答,疑惑道:“三殿下勤奋好学,为何要找我做你名义上的老师?”
栾羽合上书本,抬眼看着知竹:“先生觉得一个平日里不学无术的皇子,一夜之间可以自学成才吗?”
知竹回:“所以三殿下只是用我的身份做掩护?”
栾羽没有回答,他幼年时扮演不求闻达玩世不恭的形象,都是做给宫里人看的,现在羽翼丰满,自然不用像先前那般。
知竹见他总是心事重重,诚恳地说:“即便殿下只是借用知竹的身份,知竹还是希望能为殿下尽一份力,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殿下以后有何烦心事,不用一个人扛。”
栾羽白了她一眼:“你在外面不要给我丢脸便好,省得本王被人诟病。”
“……”
倒是怕她给他丢脸了。
知竹好奇道:“三殿下,知竹有一事不知,天下如此大,为何会找我这个民间教书先生做老师?”
栾羽没有隐瞒,如实告诉她:“你来历干净,况且你本身的学识并不差。”
“殿下怎知我学识不差?”知竹诧异。
“先生的师哥不是在朝中混的风生水起吗?我调查过你并未参加任何科考,但朝中有几个状元探花都是出自你们书院的。”
“原来殿下已将知竹调查的如此清楚了……”
知竹想到他们书院相遇的时候,栾羽说认识她,看来不假。
她移开视线,一眼注意到案桌上的《伤寒杂病论》:“殿下,你看的这本医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栾羽对上知竹的眼神:“本王倒是不知道,先生还对医术有了解。”
“三殿下是想钻研医术?”
“数月前,风华城爆发了一场大瘟疫,来势凶猛病死百姓无数,朝中上下皆无对策,父皇看来是要下令封城了。”
“瘟疫……”
知竹心头咯噔一声,古代的瘟疫等同于流感,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可现在是在一千五百年前,瘟疫一旦发生会殃及到许多的人畜,人在被传染上瘟疫之后药石无医,只能眼巴巴的等死。
没想到栾羽竟然是在关心病疫,知竹目光慢慢坚定起来,严肃地说:“三殿下,知竹或许有解决瘟疫的办法,但希望殿下以后有这种事情要告知我。”
栾羽无奈地笑了:“先生不要告诉我你还懂得医术,瘟疫一旦爆发,华佗在世也没有办法。”
“略懂一二,瘟疫虽一传十十传百,但也没到不可遏制的地步,不是没有治愈方法。”
“我想先生大概不明白,染上瘟疫者不得进入皇城,没有大夫愿意看诊,即便是最亲近之人,为了不殃及己身,必要时也会断然舍弃。”
“知竹当然明白,所以知竹才会说有解决办法,殿下先听我说。”
栾羽脸上没有表情,单手撑着脑袋歪头看向知竹,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他倒要听听知竹会说些什么高见。
知竹找了张椅子坐到栾羽旁边,给他讲解了一些现代抑制瘟疫扩散的办法。
翌日,朝堂上。
“皇上!风华城瘟疫的事情不能再耽搁了呀!请皇上早做决断!”
“微臣请求皇上尽早下令封城吧!此事拖不得呀!好多百姓都逃窜出来了,疫情蔓延开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呐——!”
朝中大臣一个又一个进谏,瘟疫一事着实不能再拖下去了。
皇帝坐在皇位上,脸色略显阴沉,紧拧着眉,好像在犹豫思索,眼底有种难以察觉的沧桑感,他知道此事不能再耽搁,可风华城是大离皇朝第二大城池,若是下令封城,将会牺牲掉不少平民百姓……
“父皇,依儿臣看,此事还需早日决断,万不可再拖了。”说话的是大皇子栾奕,他语气略显很关切。
皇帝想听听大皇子的想法,问道:“奕儿觉得该如何决断呢?”
大皇子几步走到大殿中央,毫不迟疑道:“儿臣认为应当尽早下令封城,风华城虽然重要,可疫情严重,病情无法控制只会向周边城池扩散开,不如忍痛割肉,虽然残忍,但也是为了大离皇城千千万万的子民着想啊。”
皇帝听他说完沉默不语,抛弃子民不是一个明君所为,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二皇子栾风见状,也站了出来:“父皇,儿臣也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皇帝心下烦乱,摆了摆手:“风儿想说什么就说吧。”
“儿臣以为,在封城之前,可以筛选一些未感染的百姓,将他们单独隔离出来,剩下的不得出城门,毕竟这是天灾,并非人祸,也不是我们能解决的,这些都是他们的命数,父皇也无需自责。”
皇上心里好受了些,脸上的表情缓了缓:“继续说。”
二皇子看了看父皇的脸色,立即道:“我们采取分批而治的办法,已经够仁至义尽了,父皇这样做,天下百姓都能理解,哪怕是风华城的百姓都不会有怨言的,毕竟我们放了一批人出来,染病是他们的不幸,但他们的亲人还能活下去,更应该感恩戴德才对。”
“二皇子说的妙!臣附议!”
“臣附议。”
“附议。”
朝中大臣以及党羽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二皇子的法子天衣无缝,大殿上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