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方试试水。
冯红叶不是原住民,她也是从外头来的。
家道中落的千金遇上踏实可靠的渔民,也算一段佳话。
叶白芷因着面前女人突然降价,眼神更加复杂,望着手里放在二十一世纪动辄几千上万的野生人生,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冷静下来。
“姐,两元一根是吧?这种的我都要了。”眼瞧着面前女人略带讨好的笑容,还有刚才话里小心翼翼地试探,叶白芷扬起唇角,露出友好的表情。
冯红叶惊喜万分,她自然也是知道野生人参的价值,毕竟曾几何时也是家财万贯人家娇养长大的,见识自然多,可惜...
没有犹豫,冯红叶三两下从身旁的篓筐里掏出几张油纸,这还是从码头原先的早点摊子拿的,那家人卖了好几年早点,眼下的世道即便做不成买卖,也足够一家子什么不干,滋润得生活好些年,至于这些做买卖的油纸、板车,都送给周边的邻居,冯红叶他们家也拿了些油纸。
总共三根人参,大小不一,根须都很完整。
叶白芷干脆付了钱,冯红叶更干脆地搭了白茅根,特意和叶白芷讲明了用途,能够止血,这才眉开眼笑送走了对方。
仔细将钱塞进对襟的上衣内衬口袋里,冯红叶开始盘算着一会儿去换点毛线回去,再买点红糖。
旁边卖蜂蜜的男人看得眼热,他也是渔村的,或者说,这儿大部分小布摊的卖家都是渔村那儿的。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说这些年军区的人都会免费发给他们不少补给物资,但毕竟是苦过来的,这才吃饱饭多少年...一家一户这么带着,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和外来这些人做点小交易,哦,不对,是交换。
离得近,卖蜂蜜的男人叫林山海,他比冯红叶小了一轮,刚成家不久,论辈分,得喊冯红叶一声“姨”。
“冯姨,下次乌大叔去山里,能不能带上我啊?”年轻男人挠着头憨笑,他不是专业养蜂蜜的,这蜜还是他前两天意外找到的蜂巢。
冯红叶笑,要是换做以前,心下肯定多多少少还是不悦的,但来到这南海岛,这么多年,她早就知道这岛上民风淳朴,那些个污龊肮脏的膈应人的事从没发生过——渔村里的人世代都是捕鱼为生,海上风浪大,意外迭生,生死靠天意,每家每户的男人出海在外,都是互相扶持互助,压根生不起什么私心。
见邻家的二儿子主动开口,冯红叶又扫了眼他面前摆的十来罐蜂蜜,笑着应允:“好啊,你叔今晚还去,到时候我让他去喊你。”顿了顿,她又压低声音建议:“你媳妇刚进门,这蜜对身体好,接下来天寒地冻的,也放不坏,你自个儿能卖买一些,多留点在家里头自己吃。”
林山海长得人高马大的,但听劝,又遗传了亲爹的老实,认真点头答道:“我知道,我娘也说这好,让我留一半在家里。”而后又是挠头憨笑道谢:“冯姨,谢谢了啊。”
冯红叶笑,连连摆手。
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管是冯红叶家里,还是林山海家里,他们渔村的人都知道军区的人接下来一月都会进入野区那边打猎,但村里也就几个猎人好手会进去那儿,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宁愿过得紧巴点。
野区那边,不止有成群结队的野猪、野牛,就连野狼、黑瞎子都是存在的,加上地形地势复杂,成家立业的人基本不会往那跑。
那边,正达成友好“采药联盟”。这边叶白芷又停住的脚步。
她拎着出门前特意揉塞进膝盖大兜的洞孔细密的网兜充当购物袋,饶有兴致地看一个大爷在示范如何使用一个细竹筒状的东西点火。
“兹拉”橘红的小火苗无风自燃,叶白芷眼睛发亮,不自觉发出“哇哦——”。
这种古代用的东西,称得上文遗了,她过往只在博物馆里头见过。
当然,在直播产业盛行的二十一世纪,自然也有不少传承手艺人也会做这些东西...然并卵,谁看这些啊!也就攻读相关专业的学生或者极少一部分小众圈子的人感兴趣。
主流压根推广复兴不起来...
津津有味地瞧着火苗燃了又灭,卖火折子的大爷脸上皱巴巴的,下巴萎缩,看上去没几颗牙了。
想了想,叶白芷率先成为围观人群中第一个询价的人:“大爷,这卖多少啊?”
蠕动嘴角,赵雷的嘴几乎没动,缺牙的口中含糊说了句什么,右手还比了个食指。
“一元?”叶白芷重复问道。
赵大爷点点头,些许浑浊的眼球燃气希冀的光亮,也不知道是手头的火苗的倒影,还是什么。
叶白芷很豪气,直接要5个火折子。
截至目前,她还没看到打火机普遍使用,照明的电灯倒是已经普及,但生火工具还是主要依靠火柴或者点火器。
这次户外之行,基于上一世野外生存综艺的认知,她优先考虑生火的事情,火苗能烧水烹饪,火光能够在夜间防御照明,是不可或缺。
虽说是集体行动,大概率也不可能落单,但穷家富路,出门在外,还是准备宽裕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盖子...紧...用十...”收了钱,赵大爷脸上的愁苦都清浅许多,絮絮叨叨又说了一遍火折子使用的注意事项。
叶白芷听得云里雾里,她分辨不清这口音。
幸好,使用方法还是很简单的,她仔细接过火折子,又一个接一个用力按了下盖子,好好放到包着人参的油纸上。
叶白芷又是绕逛了一圈,转眼就看到窗外的天空。
寒风卷着阴云呼啸而至,才是下午三点不到,天已经阴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