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乾的话迅速引发广泛担忧,这年头所有人都面临饥饿恐慌,不然也不会有哪个军阀一招手就能迅速集结十万人马。
不都是奔着填饱肚子去的吗?
这日炭烧得很成功,只两个没看好时间烧过头了,踹开炭窑时,里面的炭已经成了灰,余下的八成是好炭。
随着学烧炭手艺的人回去,赵乾这些担忧迅速传播开来,很快传入大当家耳朵里。
“这人散布谣言,致使寨子人心惶惶,不能留!”二当家拍着桌子愤怒道。
连大厨房做饭的厨子都担忧寨子里的粮食不够,找上门问要不要每餐减少些粮食。
减少个屁,他们已经是手下过千的大寨子,有这么多人马,还用担心饿肚子?
真没粮食,带兄弟下山抢一拨去,他看李家庄子就不错,虽然没王家富裕,可李家就两小儿留守太原,抢他下面一庄子怕啥?
大当家可没二当家那满脑子打打杀杀,能坐上大当家掌管上千人而不乱,可不是简单人物。
自然看出寨子的危机,人口拉拢了不少没错,可也面临缺粮危机。
虽然每个人分到的口粮不多,可上千人口加起来也不是小数目。
大当家心里正为粮食一事发愁,这也发现手下收拢的人才里有烧炭的才那么高兴。
冬日里炭可值不少钱。
本来他还没把赵大牛放在眼里,看在他烧炭有功,教人也没留一手的份上,多赏他点粮食也就算了。
没想到这小子还颇有见识,竟然能猜到粮价必涨,还有依有据,大当家自己都觉得他这番分析很有道理。
这让他有了急迫感,当即命人拉着刚烧制出来的炭进城,炭是顺利卖出去了,可也接到一个不是很好的消息。
太原城内不缺炭。
大户人家早在秋日就备好了冬日需要的炭,寻常人家也烧不起炭,多是用柴禾。
乡下人砍柴送进城,几文钱一捆要多少送多少,这不比烧炭划算?
大当家是真心慌了,接下来三个月可是青黄不接,这得耗去多少粮食?难道真要抢周围的富户?
周围富户可没几个好惹的,如那王家、李家可都养了部曲,其他家族也是盘旋太原很久,在官府都能说得上话。
赵乾自打教会寨民烧炭后,就得到了不少人尊重,他还借着烧炭机会,还教人捕鱼。
柳树枝随手编制鱼篓,两头细中间粗,入口有点像黄鳝笼,鱼钻进去容易,想要再出来就难了,丢些蒸饼碎末进去,再用枯藤绑住一头,沿着岸往水里一放,再往鱼篓旁边扔点蒸饼碎。
过上一个时辰再捞起来,真是开眼了,竟然捞上来一条鱼。
鱼也不大,可也是肉!
还是在大河里,大河水多急,不是熟悉水性的渔民,岸上的人想要抓鱼,只能望鱼长叹。
赵乾这捕鱼之法,立时引来争相效仿,沿岸的柳枝都快撸秃掉了。
冬日的柳枝一掰就断,有换成茅草杆倒是也能用,只是用不了多久,没两天就被泡烂了,不过没关系,哪怕只能用一两回,能捞上鱼也是好的。
这捕鱼之法全凭借运气,有人运气好,一篓子三四条,有的放一日连鱼鳞都没摸着,篓子拎上来差点没气哭。
赵乾忙安慰,“回头弄些麻绳来,教大家织渔网。”
“大牛,你还会织网?”有人惊喜问。
瞧这话说得,他还会开游艇呢!
赵乾一副憨厚模样回答,“老家门口就有一条大河,夏日会随耶耶乘竹筏去下网。”
他可是坐拥上百万粉丝的富二代,生平就一爱好——钓鱼。
正所谓差生文具多,他拥有的设备很多钓友一辈子都难收集全。
他是不会编网,可知道网什么模样,不还有女同志来吗?他就不信女同志小时候没玩过编绳。
赵大牛要教人编渔网这一消息传出去,立刻引起轰动。
这个时代不少手艺普通人入门都找不到,很多工艺都掌握在世家奴仆手中,哪怕最寻常的木匠手艺也是父子相传,编织渔网这门手艺属于渔夫专属技能,生活在岸上的人还真很难见到。
渔网这东西属于消耗品,极容易腐烂,平常不以捕鱼为生,很少去买渔网。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饿着肚子,别说鱼,草鞋都恨不得煮了塞肚子里。
才过去半日就有人拿了麻线过来。
赵乾干笑一声,看着只有拳头大的麻绳,这点绳子恐怕连织个羽毛球拍都不够。
也有人将自家麻袋扛来,问他要是行就把麻袋拆了。
寨子里号称千人大寨,实际上只有壮汉被寨子抽走,这些老的老小的小弱的弱的家眷都自己解决吃喝住等问题,顶多分一块荒地自己去种。
很多家庭都靠着成年壮力发的那点粮食过活,一听赵乾这里教人编渔网,陆陆续续有人找过来,多是家中妇人,还有不少半大孩子,一个个手脚浮肿,显然饿不行了。
有人看麻袋没拒绝,也跑回去抱了破麻袋过来。
赵乾干笑一声,寻求了所有人意见,将麻绳都聚集在一起,所有人出动编织两条大网。
半天拆线,一天织网。
两条长五米宽一米的沉网,一眼五指粗,一眼两指粗。
简单的竹筏下了水,一人拿着网站在岸上,站在竹筏上的另一人拿着另一头,竹筏行至水中央放下,网下方坠了石头让一面下沉,上方拴着竹竿斜插在水底。
另一面网如是操作,两张网只相距不到半米。
午后下的网,晚霞时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