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李含英去见了李凤妮。
李凤妮家也住村东头,跟李含英家离得不远。李含英打眼望去,李凤妮家房子建得挺大,光滑的木板才上过桐油,锃亮的,外头的院子也围得宽,种了好些菜,院子里还打了口水井,取水也方便。
李含英在院外先喊:“叔,婶,凤妮在家么?我是李含英,来看望凤妮!”
好半晌才听见里头有回音:“来了来了。”
李凤妮她妈慢悠悠晃出来,开了院门:“含英啊,这么大上午过来,家里不忙?难为你想着我们凤妮,进来吧,她在屋里呢。”
李含英把探病的礼递过去,是何海燕给的两枚鸡蛋。
李凤妮她妈顿时堆起笑容:“哎呀,来就来了,带什么东西?还是你心眼好,我们凤妮能交你这个朋友,我真替她高兴。”
李含英只是笑了笑,对李凤妮的处境已经大概有了了解。
进了李凤妮的屋子,只见偏房逼仄,摆着一张窄窄的床,另堆了许多杂物,塞得满满当当。房里只开了一格小窗,大上午的阳光都难以透进来,房间里显得十分昏暗。李凤妮坐在床上,幽幽地朝她看来,像寂夜里的一只怨鬼。
要不是亲眼看见,李含英真的很难相信这是李凤妮。年少的时候她们并不熟,李凤妮比她要大几岁,不爱带她玩儿,后来又早早奔到了城里,做了绒花厂的女工,光鲜亮丽,跟她更是没了往来。她只记得李凤妮健康丰腴,和如今的干瘪截然不同。那双黑洞洞的眼睛也不复从前,傲气尽失。
李含英问她近况的时候,她总是不吭声,只把头扭向一边,拒绝交流。
“凤妮是个勤快人,就是命太苦。她那婆婆不是个东西,要她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赶去婆家收玉米。凤妮在玉米地里被毒蛇咬了,黑天半夜,没半个人影,只能自己走去婆家。她婆婆照土方子给她弄,没弄好,残了一条腿,现在撵她回娘家来养伤。说是养伤,谁不懂呢?凤妮在娘家吃住大半年了,婆家那边不说生活费了,连个信儿都不给,娘家人现在看她也不高兴,她的日子不好过啊……”
李含英想起王霞的声声叹息,再看眼前的凤妮,实在为她心酸。没办法对她起到帮助的话,说来也是无益,李含英单刀直入:“凤妮,我今天来找你,其实是想请帮我做活儿。”
李凤妮这才缓缓扭过头来,扯了扯嘴角:“你在开我玩笑么,找一个废物帮你做活儿?”
李含英定定看她:“谁说你是废物了?你可是市绒花厂出来的,做了七年的绒条——”
李凤妮打断她,声音激动:“可是绒花厂不要我了!他们不要一个瘸腿的女工,一个不稳定因素!”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她被婆家抛弃了。她没了体面,没了骄傲,只有这条残腿,一遍遍提醒她是一个被所有人抛弃的游魂。
李含英只是默默看着她,等到她发完怒,身子不再颤抖,才轻声说:“但你不能不要自己啊。”
李凤妮缺水脱皮的嘴唇不断地抖,她像被抽走了力气,说不出话,黑洞洞的眼睛淌下两行浊泪。
李含英拿手帕给她擦了,柔软的帕子按在她的脸颊上,皂荚香里混着淡淡的阳光的味道:“腿脚不灵便了,手还得用呢。我想请你帮忙做绒条,开的价钱肯定没有厂里高,但我希望你能考虑考虑。”
李凤妮她妈送水进来了,看见李凤妮的模样,重重地叹了口气。她送来了两杯水,放在桌上,人就出去了。
“喝点儿水吧。”李含英给李凤妮递过去。
李凤妮没接。
李含英说:“水要喝,饭要吃,人要活,体面要靠自己挣。凤妮,你真的不试试么?”
李凤妮缓缓掀起眼帘,深深看李含英,黑洞洞的眼睛里燃烧着幽幽的火。
李含英轻轻打开她的手掌,她没有抗拒。李含英把杯子放在她手里,她慢慢蜷起手指。
“喝吧。今天好好休整自己,明天就去我家帮忙,好不好?”李含英的询问没得到回应,她仍自顾自把话说完:“一斤熟绒按要求做成绒条,就付你五毛钱,上不封顶。我大概六点钟起床,你可以早点来,明早我家蒸豆包。”
该说的说完了,李含英起身离开。
门轻轻合上,关住李凤妮的回应:“我喜欢吃豆包。”
豆包是甜的,会让人以为生活也是一样。
她好久没尝过了。
从李凤妮家出来,李含英没有直接回家,她走到了村头老松树下。潺潺的龙头溪水绕着老松树流过,滋养这棵沧桑的老树。李含英半蹲着慢慢找,在老树皱巴巴的树皮间找到了被风化的,斑驳掉落的一行字: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李含英。
是最常见的口号、标语,也是她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被书本里的课文感染,被老师的话语鼓舞,想要释放,但无处释放的激情。用削笔刀一笔一划刻在了这棵老松树上,笔迹稚拙,甚至还有错别字,但当时那种心魂的激荡,现在想起来还有余韵。
李含英弯了弯唇。生长在这个红色年代,他们几乎每个人的心里都埋着这样一颗种子,只是越长大,越明白自己的能量微小——不是每个人都能干成大事,大多数人只是成为蚁窝里的一只只工蚁,做着最平凡的事,撑起一台轰轰运作的机器。
但是平凡,也可以多彩,也可以富有激情与挑战。李含英总是这么想,在她那颗不肯安歇的脑袋里,反复掀起这样的风暴。而今,风暴更强烈了,在她见过李凤妮后。
增加人手,扩大生产原本只是李含英的一个小小设想,就算不能变成现实,她无非是辛苦一点儿,总能养活自己,养大翠翠。但她现在不这么想了,她想做好,做大,她想村里有更多的女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