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反派女配她死了又活了> 第五十五章 暗流涌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五章 暗流涌动(1 / 2)

“向先生的书若是想要继续在春风堂发印,便得考虑一下我的提议。”

向贤之听完她前头那些论调,已经生出了几分倾佩,虚心请教道:“沈小姐请讲。”

“学识如孔夫子,其授课也并非是捧着书给弟子们念些四书五经,他周游列国十四年,教书育人皆从实事出发。”沈筠知并没有因为他态度的转换而改变语气,将店中卖得最火热的几本放在他面前,“我知先生心中有远大志向。你看这些书之所以受人追捧,多半情节夸张吊人胃口。你想写……”

沈筠知突然忘了那本书叫什么名字,扭过脸同姐姐挤眉弄眼:那个高深如念经似的书名是什么来着?

沈筠珏压下嘴角的笑,替妹妹解围道:“论大庆国土北境疆域划分的利弊。”

“对,疆域划分的利弊……你想写这个,你可以写某个倒卖丝绸的小贩是如何在边境扎根立足的,他遇见了什么麻烦,受到了什么恩惠;或是写几百年前的嘉峪关外,游牧民族的王是如何以马换粮壮大他们的部落,最后侵占中原的。”沈筠知支着下巴,脑海中飞速思考着她从小到大看过的那些故事,没看见向贤之的眼神中慢慢多了些敬意,“先生文笔流畅,从一些小故事中也能看出您颇有才情,若是能不再执着于单调的政论,曲线救国也许会有奇效。”

向贤之神情有些激动,唇边的肉微微颤抖着:“向某多谢沈小姐的赐教,方才是我眼高于顶,我这便向您赔罪。”

说着他就要站起来鞠躬,一旁的葛掌柜连忙将人拦下。

“谈不上赐教,掌柜和东家皆有情有义,不愿将您拒之门外。但我只是个拿钱办事的,您的这些书确实不适合在如今的春风堂,我也是为大家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沈筠知并没有因为他的赞赏而心软,公事公办地说着。

沈筠珏在一旁唱起了白脸:“向先生,若是你愿意修改书稿,春风堂也可适当放宽要求。”

事实上,对于那些多年约稿的旧人,都会稍稍宽待些。

“那是自然,有沈三小姐的指点,向某定不会辜负各位的好意。”

向贤之接着又与沈筠知探讨了几个问题,说到关键处,沈筠知又搬来了许多书给他一一举例说明。沈筠珏见两人聊得兴起,转而向葛掌柜要来了这个月的账本,例行公事地对起了账。

她对这些事已是得心应手,算盘打得“噼啪”响,没一会儿便核对完毕,将账本放回了原处。

葛掌柜用钥匙将抽屉锁上,见她似有心事,开口问道:“小姐,这账可是出了差错。”

“账是对的。”沈筠珏摇了摇头,“只是有些奇怪,为何这个月的进项都是用银两交付的”

白银沉重且不如交子易保管,店内的流水如今日渐丰盈,大量的银子来往总是不便。

“这事儿啊,是最近坊间有传闻,说一年前一张最小面额的交子能买一斤米面,如今却只能买八两,这交子不知何时开始变得不值钱了。”葛掌柜说完又觉得自己这话很是古怪,钱不值钱了,这算什么话,“不是不是,他们是说交子左右不过是一张纸,没有真金白银来得实在,能买下的东西一点一点地缩减,日子长了商贩们觉察到出了问题,所以这些时日大家都用银子做生意。”

“葛掌柜,交子变得不值钱了,银子呢?”沈筠知不知何时出现在了两人身后,突然出声问道。

沈筠珏回头看了眼空荡荡的屋子:“向先生呢?”

“已经赶回家写书去了。”

葛掌柜有些疑惑:“沈三小姐,银子怎么会不值钱呢,多少两便是多少两,这……”

“春风堂利润的大头,还是底下那些不能在自己作坊里印书的书局,对吧?”

沈筠珏点点头。

“这些收款也比较集中,数额较大。又因为大家都是卖家,所以用银两来交易显得更为诚恳,也算是互惠互利。”沈筠知视线落在了书案上的那本《论交子发印的隐患》,同二人解释着其中的利害,“但是寻常散客依旧是哪个方便用哪个。”

“是,这事儿也就是在我们几个掌柜之间私下传传。”葛掌柜适时接了话。

“如果大家一个两个的都反应过来,交子如今慢慢变得不值钱了,会发生何事?”

葛掌柜似乎反应过来,开口答道:“那大家便会去花银子,如此下去,交子便没人用了?”

“不对。”沈筠珏反驳了他的话,心中的念头让她脊背生寒,“同样是一两面额的交子和一两白银,后者却比前者值钱,大家便会把手中的交子去交子务兑换成银两。”

葛掌柜略有些惊诧,很快明白了她的意思:“小姐,可否要将店里的交子早些去换成银两?”

沈筠珏缓缓地摇了摇头,再开口时声音有些颤意:“没用的,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银子也会变得不值钱。”

银子和交子之间的存在获利的缺口,这一点迟早会被有心之人发现,若是想从中捞一大笔,便会操控市场将两者之间的差距扩大。但这显然只是暂时的,为了维持平衡,最终物价必然高涨,从而大家换得的银子也会同如今的交子一样贬值。

宅子里的花销是冯嬷嬷在管着,沈筠知平日里也就在街上闲逛时看到什么新奇物件,或是嘴馋了想买吃的,才轮得到她出钱,故而她对外头的物价起伏并不敏感。

沈筠知叹了口气:“那位向先生确有经世之才。”

沈筠珏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发现了桌上的书:“这事有些古怪。”

“姐姐是不是也觉得,才一年的功夫,交子就贬了两成,太快了些。”按照向贤之在书中所举的蜀地例子,十年时间才不过贬了一成,便已给当地埋下巨大的祸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