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成书出版都在明代,肯定好卖。至于版本就用人民文学版的电子稿做底稿。人民文学版属于精校过得,错别字又少,印刷出来肯定轰动。”明末是个出版活跃的时代。书籍种类很多,而且消遣性的书籍开始占到书商出版销售的大头。 “《红楼梦》应该也会受欢迎的。”莫笑安说,“而且不犯忌,反正就是无朝代可考嘛。” “《红楼梦》还是算了吧,不然有很多人要来抢着当作者了。大家都想署名了。”周洞天说,“上次我印了个《十三经清人注疏丛书》,有好几位都想来当著作作者,混个当代大儒了。” “这是赤裸裸的盗版。” “我看后人的作品暂时不要刊印,先刊印明代和明代以前的作品。有些清人辑录、整理的也可以刊。比如《唐诗三百首》、《全唐诗》之类。” “你们太没有创意了!”勋素济对此不怎么感兴趣,忽然想到了好主意,“我看别得也不用印,先印个几千本色/情/杂/志之类。日本的或者香港的。白妞黑妞的也印一点,以后可以卖到欧洲去……”他咽了口唾沫,“要是觉得尺度太大,干脆印日本女优的写真集好了。就算是不****的写真也得让大明士庶看了直流鼻血。” 他愈发觉得自己的创意好得惊人:“这种储备元老手里肯定是海量的。再说我们有数码照相机,有电脑,有懂PS的专业人员,完全可以自己搞个自己的《阁楼》之类的杂志嘛。这个时代不是喜欢小脚女人吗?我们干脆办个《步步生莲》杂志,专门刊载各种小脚脚模的特写照片……” 莫笑安开始还在笑,听到后来要办小脚女人的杂志,不由得皱眉:“太恶心了,我一听就想吐。你还不如搞黑丝呢!为什么要迎合这种陋习?我们本来就是要革社会的命的。再说古代社会都很封建保守的,你搞这些会有多大的市场?” “市场不成问题。要知道古典色/情/小说,大多数都出自明代――可见这个时期对这种消费是有很大需求的。小勋你的创意很好――就是有个致命问题。”周洞天说,“彩版图片印刷的技术纸张和油墨都是我们搞不定的。现在我能扫描仪加激光/喷墨打印机给你复制几本出来。大批量不行。” 勋素济有点失望,忽然他眼睛一亮:“***怎么样?只用线条表达就可以了!黑白线条,高明的刻工可以做雕版吧!日本人的***应该比较符合国人的审美趣味吧。美漫太粗犷了,而且画得是鬼佬鬼妹,明人应该不感兴趣。” 他继续畅谈对出版***的规划,兴致和刚才谈H杂志一般无二:“至于选材,我看一般向的就可以了――画风要唯美一点。至于触手、人外、鬼畜、SM之类恐怕口味太重,大明人士不一定有兴趣。” “也不一定,金瓶梅里变态的玩意还是有点的,我觉得SM应该也有市场,软性的就好。”莫笑安也被勾起了谈兴,“其实BL的***应该市场很大。” “大明腐女很多?” “NO,听说这时代普遍好男风啊,而且普遍喜欢长得象女人的这类美少男。BL的***里小受画得比女人还女人,肯定能投大明有钱人的所好。” “你咋知道这么多BL的事情?”周洞天突然发问道。 “嗯,嗯,这个,其实我和腐女交往过……”莫笑安赶紧申辩自己是清白的,绝对没有取向问题。 “漫画出版当然可以,不过很费事。”周洞天没有再追问下去,“其实有简略些的办法,石版印就可以了。这依赖于我们培养出制版工人的速度。只能作为远期考虑。” 这个建立活字印刷厂,大搞书籍印刷的提案上报到企划院后没有引来工业部门的多少关注――对工业部门来说这不过是制造几部简单的机器而已,算不上有多少难度--反倒是引来了大图书馆和文化部门的双重关注。 关注的重点,无非就是印刷的书籍种类。当然他们关注的还不止“署名”这么简单。 受惠于廉价的纸张和印刷成本,临高的书籍一旦大规模的出版流向市场,势必会形成一次不亚于中世纪欧洲使用古登堡印刷机的文化浪潮的冲击。不仅传统思想领域内的各种书籍会大规模的普及,各种实用书籍和文艺作品也会涌入千家万户。 有了廉价印刷术,甚至不需要穿越者编著什么离经叛道的思想著作――黄宗羲的思想已经够了;也不需要把现代科技改头换面,中国古代被湮没的科技著作重新发掘就足够引发整个社会的“百花齐放”了。 晚明原本就是一个社会思潮渐渐“自由化”的时期,穿越集团正好乘此机会给这一思潮添上一把火――从********领域上扰乱大明,或者不如说传统社会的社会思想。 于鄂水的计划还有编著出版大量白话文小册子进行宣传的意图。他前阶段编撰了《篡明暴行录》,最近又在编撰《郑逆暴行录》和《刘匪暴行录》。这种政治性的小册子如果能够大量的散发到大明的社会上,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长远来看,穿越集团的各种政治主张,都可以采用小册子的方式进行散发。小册子能够系统翔实的阐述理论和事件,远比散布简单的谣言来得有效。而且小册子可以长期的保存、流传,一次散布产生的效果可以持续很多年。 丁丁对这个计划更是非常的支持。他已经不满足出版几张报纸和内刊了,开始插手********领域。出版业是他早已看好的一块肥肉。现在的出版业也许只能印印教科书、科技手册或者政治宣传小册子,等过十年二十年,新一代的土著年轻人成长起来了,他们对书籍的需求将会是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所以他对周洞天的这个计划非常的热心。在国务会议上积极鼓吹支持建立大规模活字印刷厂,并且要求成立文化部属下的出版集团。 但是大图书馆的于鄂水坚决反对,他表示无论从掌握书籍资源的种类和质量上来说,由大图书馆负责图书出版业务才是最为合理的。毕竟大图书馆的同人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图书,对图书的内容和版本有精深的研究,在选择题材、增删修改和编校上有天然的优势――而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就算文化部成立了一个出版社,在业务领域还是需要大图书馆的协助的,与其这样多处一个机构来,不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