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家住这栋楼在一块名叫萨德威尔的街区,大致位于东区白教堂以南。
如今还是老牌的伦敦贫民窟。
整个这一片的道路纵横交错,两旁都是像梅尔住的楼房一样的英式尖顶石砖房子。
狭窄,拥挤,马路上铺着石砖,缝隙里泥泞不堪,行人来去匆匆。
偶尔有人被马车拉过,溅起泥水,但马匹是有钱人才用得起的东西。
大多数还是像梅尔一样走在路两旁,穿着寒酸的人群。
因为附近靠近河流的码头边就有数十家纺织工厂,会住在这几条街的人大多数都是纺织厂工人。
梅尔走在路上,混入人群,但她的脸上的表情格外显得激动,引人侧目。
这可是十九世纪的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浪将大不列颠推上时代顶峰,像她一样在纺织工厂打工的人口为全世界创造了近乎半数的出口经济。
伦敦各种工业都十分发达,特别是纺织业,从原料加工,到成衣厂,数千家工厂提供了大把的就业岗位。
很大意义上推动了工人阶级的发展,取代了英国以往千年的主流农业文明,甚至影响政治格局。
例如与农民争夺议员席位的资本家商人。
说那些学校书本里教的都太远了,梅尔定定心,她留意着街上的一切,如同初次踏入社会的婴儿,激动,忐忑,憧憬,焦虑,就连空气是不是难闻,温度是不是太冷都混不在意。
这里算是彻头彻尾的贫民生活区,街角的咖啡店门口挂了两便士一杯的招牌,或许是全伦敦最便宜的地方,门庭若市。
从萨德威尔往西走半小时的路程,一路上要经过一处码头,浑浊着翻涌向前的泰晤士河,木船拉着货物航行,她还看见有长褂衫打扮的清朝人扛着货物下船,甩着脑后的辫子。
穿过嘈杂码头,崭新的工厂楼房展露在梅尔眼前,这是一栋灰砖建筑,乌黑的尖尖顶,建筑后半部分有围墙,墙边铁栅门已经大开,门房室外排着长队。
制衣厂对面的马路边有一长排廉价餐馆,有很多工人聚集,人声鼎沸,就连阴云里的鸟儿都不往这边飞。
梅尔提起裙子,皮鞋踏上马路,高高兴兴的游客心态,准备横穿过去打工。
“梅尔,梅尔……”
跑到一半,梅尔听到身后有人在叫自己,扭脸回头,看见一个同样年轻的小姑娘。
红头发棕眼睛,身材干瘦,穿着条看不出原本颜色的裙子,头上戴了女帽,与梅尔差不多打扮,个头矮些,笑容狡黠。
想了想,她应该就是记忆中名叫露丝的女孩,十八岁,同在这个工厂做熨烫女工,就在梅尔旁边的工位。
露丝跑到梅尔身边,上前挽住她的手,一张脸有些惨白,但看见了好朋友还是很开心:“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早,不去喝杯咖啡吗?”
“不了,咱们去签到吧。”
梅尔朝她摇摇头,二人一同来到工厂的门房处签到打卡。
今天是礼拜日,下午会发这周的工资,虽然工厂也不存在假期,但排队打卡的人都挺高兴的,队伍很长。
梅尔回忆了一下,这间工厂主要做男士衬衣出口生意的,制衣车间人最多,然后就是她们熨烫车间,三十几个姑娘,打包车间人最少,十几人。
这种地方规模不算大,梅尔出于好奇,处处细节都留意,毕竟此刻哪里对她来说都像历史博物馆。
排队时,梅尔瞧见有几个穿着破旧的中年人举着廉价黑白杂志册子蹲在路边看。
这个时代的小说故事大多都是哥特风格,惊险刺激,阴暗爬行,爱恨交织。
它们通常都是分期被刊登在这种廉价杂志上,主要观众就是底层劳苦百姓。
毕竟是干这行的,梅尔比较在乎,多瞧了几眼。
“看什么呢。”露丝挽着梅尔的手臂,朝她看的地方投去目光,轻笑一声又将视线收回来,露丝说道:“还以为你在瞧哪个帅小伙子呢,原来是老乔治,快七点了还不知道着急。”
梅尔耸耸肩,“帅小伙子哪会在这里裁衣服。”
露丝噗嗤笑一声,掐掐梅尔:“都去西区当小白脸了。”
门房是一个头发花白的爱尔兰老头,穿着最便宜的花呢套装,口音很重,一脸络腮胡,拿着签名表挨工号打勾,脸上满是不耐烦。
轮到梅尔时,她还反应了一下,没想到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工厂老板就已经想出这种办法做人资管理了。
门房在204打完勾,抬头见梅尔愣愣的巴望着,不由蹙眉吼了声:“让让。”
“噢噢。”梅尔脸一红,她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追上露丝步入工厂。
“咱们走快些,今天是结算日,巴顿经理见我们来的晚了肯定又会发牢骚。”露丝拉着梅尔飞奔进建筑物左手边的小门,她们的工作地在一楼,里面已经有许多人了。
梅尔与露丝的直属领导是熨烫间的经理巴顿,他是个龟毛,爱挑迟到早退的毛病扣工资。
正巧,二人一到场,就看见他办公室前训斥一个毛头小伙子昨天烫坏了衣服,叫他赔工资,那小伙子吓的支支吾吾。
巴顿经理身形很胖,穿的崭新西装也像只皮毛光亮的黑熊,他捻捻胡子,目光正要对上露丝与梅尔时,一旁准备领料的同事丽莎上前将他的注意力支走。
露丝与梅尔朝丽莎交换了眼神,二人很快钻到工位上。
车间里员工很多,人多手杂,烫衣机还没发明出来之前都是手工烧炭装在铁斗里熨的,需要人工给衣服喷水,忙的很。
梅尔起初瞧着露丝的样子学着用这铁斗,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