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93章 新长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3章 新长安(1 / 3)

科举策论的诛心之题让游楚很是提心吊胆了几天。

但随着大兄张既的平安归来,这份担忧也被迅速抛到了脑后。

而等到十日后放榜,眼见着自己榜上有名,游楚便彻底顾不上思考这个了。

因为左将军颇有一点求贤若渴的意思,放榜的当日便于将军府点卯。

游楚自然是认得左将军的,毕竟这位皇叔从不拿乔与民亲近,只要有心一睹其容貌并不困难。

只不过今日见到的刘皇叔褪去了那一身近似老农的装扮,身着华服佩剑可称不怒自威。

点卯之后一一单独接见时,游楚甚至不敢抬头与其对视。

只是让游楚相当始料未及的是,他进屋见礼之后尚且心有惴惴站在那里胡思乱想呢。

一双布满了茧子的宽大手掌就直接把他两手裹住:

“久闻游楚之名,今日一见果乃胸中有沟壑之人!”

抬头,这位身着华服的左将军似又褪去了一层威严,笑容和蔼相当平易近人。

游楚的鼻子顿时就有点泛酸。

大汉为官者重风仪,而他生得短小常为人轻视。

兄长张既也曾数次举荐他,但也都因为身高问题屡屡碰壁。

而如左将军这般重视,对游楚来说尚属生平首遭。

“来,仲允,坐下说!”

鼻子发酸的游楚就这般被刘备拉到旁边坐垫上,按了下来。

也是直至此时,他才忽然发觉左将军说的似有点问题——他游楚哪来的名?而且一般不应该说“久闻游仲允之名才对”?

刘备倒是顾不得那么多,笑眯眯坐下之后便挑着一些实际问题与游楚问了一下。

比如关中的羌儿若被诬罪,当如何判处。

比如雍凉尚有匈奴残余部落,对其当采用如何态度。

比如张掖酒泉敦煌离中原遥远,是该羁縻还是该直接放弃。

这些问题皆是游楚熟悉的,当下便也一一凝神作答,而当听闻左将军说到酒泉敦煌遥远的问题时,更是激动得起身扬言:

“西域虽苦寒,然自古乃我汉家之地,若无人守御,楚愿往!”

“科举之前赖左将军所赐,有太学官舍栖身,那时臣得一友名周生烈,通雅言知经典。”

“据周生烈所说,其祖乃孝宣皇帝时迁至敦煌,自那以后世代皆居敦煌,颂圣人言,守华夏礼,敦煌亦乃我汉家疆土。”

“周生烈为汉家儿郎应将军召,将军何忍毁弃汉儿故乡邪?”

一番义正辞严的质问让刘备顿时大笑,也赶忙起身与游楚告罪称这只是闲谈,并道:

“我若欲弃敦煌酒泉,何必遣张翼德率汝兄长等去平凉州之乱?”

这番有理有据之言让游楚连连致歉,随后刘备状似不经意道:

“蒲阪县有豪强徐氏来人,称欲献百金以资驱曹贼,你以为如何?”

游楚毫不犹豫建议道:

“将军何不收百金?”

“若收了百金再对蒲阪徐氏不闻不问,似有不妥。”刘备皱眉。

“何以不闻不问?”

“徐氏不尊王法,横行乡里,吾兄旧时亦为县令,路过此处为民伸冤反遭徐氏鞭笞三十折辱。”

“此等强人合该由将军清抄,解民忧疾苦。”

这般拿钱之后依然动手的操作,在游楚嘴里好似相当正常,而且这徐氏与其兄长的仇怨更是说得清清楚楚,根本不担心会不会被怀疑挟私报复。

刘备笑眯眯听完了之后,略微思考了一下道:

“吾欲征仲允为将军府令史,不知…”

游楚大喜,当即领命道:“愿为将军守北地汉家故土!”

刘备摇摇头道:

“非守也,灭曹贼扫江东,使孝武皇帝四郡为内地,乃吾平生之愿也!”

游楚顿时失神,一时间不知道这位左将军说的孝武皇帝四郡指的是河西四郡,还是辽东的汉四郡。

但不管是哪个,这般话语便也足够将雄心壮志昭示得相当清楚。

至此游楚倒是开始有点游疑了——策论科举最后一题的天下谁人为主,当时他到底是怎么作答的来着。

难不成写了什么阿谀奉承之词才受此青睐?

而瞧着游楚离开的背影,刘备也是轻吁一口气自语道:

“又得一良才也。”

这游楚,仅在后世聊到那诸葛丞相的六出祁山时的寥寥数笔,似毫不起眼。

但换个角度想的话,青史昭昭,能以非恶名流传史册者,即便再简略,但哪个不是一时之良俊?

而如周生烈、石德林、焦先等人,从科举看虽皆非寻常人,但后世确实没有聊到过他们的名字,这时刘备反倒是大约明白了几十年后儿子依照出师表治国遇到姜维时的窘态:

知汝之才,然奈何表中无名也。

当然这些也都是打趣的心思,实际上此三人皆被科举录名,皆有一展胸中抱负之地。

唯有…捏了捏眉头,刘备从面前书案的下面抽出来一张试卷,这封策论对答平平毫不出彩,但在试卷空白处写其名讳族氏,并言明欲赠百金以及千余部曲…

刘备摇摇头,看着封头已经被揭开糊名的地方写的“蒲阪著姓徐英”,冷笑了一声。

有了彼辈,这应当能过個好年了吧。

游楚则坦坦荡荡,谈及徐英时他有想过避嫌,但马上就醒悟过来这等仇怨略一打听就能知晓,刻意隐瞒避嫌反倒落了下乘。

至于玄德公不理之类的,游楚也并不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