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麻烦让条路出来。” 交大的工作人员看着眼前被人群堵塞的走廊,颇感无奈。 魔都有4所985,但是真正顶尖的自然是交大和复旦,两所都自称是国内3大学。 对于光华大学这次要在魔都举办的城市宣传会,两校都很热衷地对接,想要把场所定在自己的学校里。 虽然一所大学到另一所大学去招人,听起来有些奇怪,但交大、复旦都很开心的,毕竟国内的教职是僧多肉少,能解决一部分就业也不错。 复旦毕业的博士生想留校任教都需要非常拔尖的才行,毕竟这些名校热衷的是国外名校博士、博士后,最好是那种已经崭露头角的,还省去培养的时间。 这些挤不进报告厅的博士生一看来人,也知道正主来了,个个露出美食主播看到大白鲨般炽热的眼神,让姜林看得一阵头皮发麻。 他万万也没想到首场城市宣讲会的欢迎程度会有如此之高。 当前就业形势太恶劣了。 现在博士生的就业首选是留在高校当老师,其次是走选调生或者人才引进进体制,实在没办法就去工业界。 当然了,受近两年的经济影响,像京城的城管都出现不少清北的名校博士。 等走到报告厅讲台上,环视一圈下方,姜林喉咙有些干痒,实在是太吓人了,全场都坐满了,一眼望过去人头一个接一头,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估计会不太好受。 好在这一年的锻炼也不是白搞的,姜林很快反应过来,开始今天的城市宣讲会。 “各位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光华大学本次城市宣讲会的负责人姜林,接下来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校情况和今年的教师招聘计划……” 插上u盘后,姜林脸色淡定地开始讲述。 其实高校的招聘跟企业差不多,都是先介绍高校的情况,比如环境、设施、福利待遇啥的,然后最后再开始进入正题,甩出本次的招聘计划。 姜林的语气不急不慢,态度认真。 他一直觉得自己运气挺好的,一个211硕士毕业的小镇做题家能有现在的成就,着实不易了。 211硕士到高校里能干嘛? 要想当老师的话,基本上只能去普通的公立大专或者民办高校,实力强点的大专都要求名校硕士或者博士。 他有一个朋友,武大硕士毕业最后去了蓉城的一所公立专科院校。(真实事件,作者朋友) 可惜吗?不,这很真实。 这念头,想去高校当辅导员都得博士学历,他能够在光华大学立足已经很不错了。 加上当初挖人和少年班招生两次出差成绩都不错,在校长那里都是挂上号的,这次的城市宣讲会便是他主动请缨的。 年轻人嘛,不怕出差吃苦,就怕白吃苦了,那就成牛马了。 光华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只要进来的都能感受到,有能力、有才华就会得到重用,姜林不怕吃苦。 年轻的时候要是不多点苦,后半辈子就得天天吃苦了。 就在台上的姜林孜孜不倦讲述的时候,台下也有些许嘈杂声。 “这个负责人好年轻的样子,我咋感觉他还没我大呢?”卢兴文忍不住又看了眼姜林,压低着声音对身旁的王海波说道。 应届博士生,那种跳级的大佬不讨论,哪怕是直博的基本上毕业的也有26、27岁,如果是按部就班读硕再读博的,差不多29、30岁,这负责人一看就二十六七岁的样子。 也太年轻了吧…… “呃,好像确实有点。”王海波见对方年轻的样子,内心里不由地感到动容,自己在对方这个年龄的时候还在读博呢。 王海波又补充道:“不过也能从中看出一点,光华大学不像其他的学校,不看资历看能力。” “也是,挺好的,要是能多一些像光华一样的学校就好了。”卢兴文微微叹息,这种风气不只存在于高校中,比如其他很多地方都是。 宛如一种默认的潜规则,很少会有人去打破他,这会得罪很多人。 因为宣讲会的内容并不多,大概半小时左右的时候便迎来了尾声。 “接下来是问答环节,有疑惑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同学可以举手。” 姜林话音刚落下,齐刷刷举起一片手。 左右扫视了下,点了一位前排的女同学。 这位女同学问出的问题挺犀利的。 “姜老师你好,我想请问一下贵校是否也存在‘非升即走’的制度?” 非升即走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舶来品,学习的是国外的terack制度,国内有说法叫做长聘制、长任轨。 国内高校对“非升即走”制度的探索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清华开始酝酿率先提出“非升即走”实施方案,并在部分院系开展试点。此后二十年间,北大、复旦、上交等等多所名校也相继开始实施。 简单说,就是给你一个三年或者六年的合同,合同期内考核达标则升,不然就得解除合同,所以就无所谓什么开除,开除还要给赔偿金呢,非升即走是约定期限,连离职赔偿都没有。 不过也很正常,现在的大趋势是取消编制。升是合同,走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