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民族入侵是为了进入中原抢茶叶。】 【中原地区以农耕为主,产出各类茶叶,从唐朝开始,种植茶叶和饮茶就成为了中原民族的特色生活方式。】 “中原产茶,少数民族产马!”刘彻一拍大腿,受到了启发。 虽然他还是很想要打匈奴,也还是必须打匈奴,但打完之后完全可以用茶叶收服匈奴人归心。 瞧瞧天幕说得,“对茶叶形成依赖”,不靠和亲公主、不需要粮食钱财就可以让匈奴依附,还可以开发一种新的农作物,简直是一举多得! “陛下,此事需要慎重……”汲黯谨慎地提醒,“天幕也说了少数民族入侵抢茶叶。” 刘彻一摆手:“大汉没有茶叶,匈奴就不抢了吗?” 汲黯闭嘴了。 他也是习惯性的劝诫,和谨慎的性格使然,觉得大汉刚经历了“马邑之谋”的失败,还是稳妥为主,现在,这位帝王是不会听的。 在刘彻看来,少数民族为了茶叶入侵中原,那都不是事,为了粮食难道不会入侵?中原难道为了防止入侵就干脆不种,那连粮食都不能种,都别活了。 “大汉也可以种茶,那茶叶是在云南吗?派人去种植!”看到天幕上那么多少数民族喜爱茶,刘彻心里火热,很想大喊:朕也可以做天可汗,周边的部族快到朕碗里来! “陛下,冷静,先听完,我们连茶叶怎么种都不知道。”还是桑弘羊的劝诫让刘彻冷静了下来。 刘彻:“对,总得听听这茶叶到底怎么换马。” 【两汉时期,统治阶级大力开发西南夷,并且在云南推行郡县制,这个时期,滇藏川的对外贸易甚至远达印度半岛。】 【这个时期主要是民间,巴蜀人民和西南夷部族人民,通过商路,用马帮从内地把铁器、丝绸、瓷器输入云南,然后抵达缅甸、印度和阿富汗等邻国,同时将金银珠宝、玉石、香 料、象牙、犀牛角等外国物品输入内地,是一条连接了大汉与域外诸国的“西南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大唐和吐蕃首先建立了“茶马互市”,以赤岭作为换马之地,以甘松作岭作为互市之地。】 因为这个建交的特征,藏族现在依然把汉族同胞叫做“甲米”,意思是“产茶或贩茶的人”。 【宋朝时期,推行羁縻政策。宋朝规定“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永”,并且在名山设置“茶马祠”统一管理茶马交易。】 【到了明清,开始严格贯彻以茶治边政策。】 赵匡胤瞧着自己面前的茶水,又看看特意留下的茶饼,想把茶叶看出一朵花来。 这小小的茶叶,快被后世的皇帝玩出花来了,还有这么多用途? 难怪赵光义的后代有钱赔款,茶叶看来也赚了不少。 【明朝初期,朱元璋虽然改团为散,流向民间,但是上层其实依然有团茶,这一点可以从朱元璋的儿子身上看出来。】 【明初时期的藩王还没后期那样离谱,除了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与朱棣同胞的弟弟朱橚著作《救荒本草》,还有宁王朱权著作了《茶谱》】 朱元璋眼前一亮:嗯,他的儿子们还有这本事? 又是《救荒本草》,又是《茶谱》,听起来评价还很高? 朱棣兴奋:永乐大帝!哈,我,永乐大帝! 朱橚兴奋:我的《救荒本草》传到了后世,我都写了啥? 朱权刚刚高兴,《茶谱》传世,我也算大文豪了,结果接下来的话就让他傻眼了。 【虽然,朱权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天幕开始放出朱权的纪录片,给洪武年间的朱权演示,他后来的人生有多么身不由己。 倒霉鬼朱权,先是因为朵颜三卫势力强大,被朱棣逼着参加靖难之役。 靖难成功后,朱棣就开始忌惮他的能力,没收了他的军马和朵颜三卫,把他的封地改到南昌。而且明确规定,朱权到南昌后待遇一切从简,连王府都不必单独修建。 为了让朱棣放心,朱权晚年开始醉心“茶事”,在家研究茶道,而且研究的还是宋朝的点茶戏。 这本书,分为《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共十六个部分。 书中的每个环节,都写得十分清晰明了,很明显朱权对茶事不是附庸风雅,是十分专注深入的了解过。 【虽然朱权早年身不由己比较倒霉,但是晚年专心茶道后,茶事反哺朱权,让他修身养性,晚年得以以70岁高龄善终,他也是朱元璋所有儿子里死的最晚的,熬死了所有兄弟,笑到了最后。】 【朱权不是最长寿的。 朱元璋活了71岁,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朱桂活了72岁,都比他更长那么一两岁。 但作为第1 7子,还是活了70岁的17子,朱权是死的最晚的,死的时候大明第9任皇帝朱见深都已经1岁了。】 【朱权最终送走了朱棣、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笑着活到了最后。】 永乐年间,被软禁还被监视的朱权在南昌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本王原来如此长寿!” 70岁高龄,值了! 笑着看着朱棣和朱棣的儿子、孙子先